传统产业:植入转型新基因
生意社9月22日讯 9月11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强又一次登上了南飞的班机。
2005年7月,赵强亲自拍板将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染整技术中心,连人带设备,从北京搬到了绍兴。这一次,他手中握着4个大型纺织产业化项目,投资地仍然选在绍兴。
如果说,北京人用3年时间验证了绍兴纺织的发展前景,韩国人金南元做决定则要轻松许多。“正是对中国纺织前景的信心,指引我来到这里。”指着窗外繁华的中国轻纺城市景,这位韩国首尔(浙江)花样艺术设计中心主任说,“我会在绍兴干10年、20年,一直呆下去。”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上涨……2008年,以纺织业为代表的绍兴传统产业“寒流”四处涌动。但同时,也如一场精彩电影的序幕,叠印着许多意味深长的片断。这些场景伴随着“转型升级”大幕的拉开,令人充满遐想与期待。
植入财富新基因
金南元对自己在中国长久职业生涯的期待,来自于对绍兴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信心。“创意是什么?创意就是财富!”他说。
作为绍兴引进的首家纺织创意公司,金南元和他的中国同行已经向布老板们展示了这个财富新基因的魅力:一般毛利只有0.5元/米的坯布,经他们加入国际流行的花样设计元素后,毛利提高到了10元/米,是原来的20倍。
但这位经历了韩国纺织鼎盛期的原创设计师,对自己手稿的售价仍不满意,他们刚举办的一次国际作品展卖会上,美国设计师每件作品售价5600元人民币,日本设计师每件卖250美元,而他们平时每件作品只卖1000元人民币。“你可以看到,绍兴纺织创意产业的财富空间有多大。”他对记者说。
这个财富空间事实上正被打开。今年8月,“打造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的字样,首次被写进了绍兴县政府的文件。一个协会自律、行政参与、司法保护的“三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开始在中国轻纺城“试水”。“管理部门目前已收到布商们的上百件原创作品,经确权的面料花样,将享受美术作品同等的保护权,时间可长达50年。”轻纺城建管委主任周如生说。
制造-贸易-创意的纺织产业路线图,生动地勾勒出绍兴传统产业的升级轨迹。在嵊州领带、诸暨袜业、山下湖珍珠、崧厦伞业等传统产业集群,这样的轨迹线愈加鲜明,它们共同指向“微笑曲线”的两端。
上虞崧厦镇,年产3.8亿把伞件的1200多位伞业老板,忽然间沮丧地发现,光靠卖雨伞已经发不了大财,因为很少有人愿意为这种功能单一的生活用品支付昂贵的价格。他们日夜琢磨自己生产线上的产品,试图从中寻找出遮风挡雨之外的新功能。
华泰特种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宜海最后成功了,他的做法是让雨伞嫁接“文化基因”,将一片片小伞面打造成“新媒体”。靠着这一招,他把2万把印有多斯桑托斯总统头像的广告伞,卖到了安哥拉总统竞选现场。
今年,崧厦小镇上将要生产数亿把广告伞,因为可口可乐、宜家、沃尔玛、盛大等知名企业,都已成了他们的大客户。
大脑风暴,并不仅仅刮在产品层面。当发现资本成为限制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时,在绍兴,一些传统型企业开始试验一种新做法,放弃传统的前店后厂模式,将定单全部或部分交给有一流生产设备的加工厂去生产,自己则注重品牌的塑造和产品的设计,“虚拟经营”的背后,展示的仍是思维创新的价值。
“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守旧的思维。”绍兴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说,发生在绍兴企业里的这些创新故事告诉我们,传统产业的财富增长流程,远不止技改这华山一条路。
技术升级新路径
“打个最通俗的比方,我们把家里的‘自留地’变成了‘公用田’,受惠者从我们一家企业变成了园区乃至全省的化工企业。”9月18日,浙江中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郭明对记者说。
杨郭明指的“自留地”,是“中欣化工”控股的中科白云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如今,这个中心已经成为上虞绿色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核心部分。同行者还包括“龙盛集团”和“皇马化工”等企业和高校,他们的共同使命是,通过对行业里共性技术的研发,促进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园区的转型升级。
“平台已经吸收了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的30家化工企业作为第一批会员。”杭州湾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书记杨闰世说,服务平台首个攻关项目,是关于喹诺酮药物关键中间体产业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参与研发的企业包括中欣化工、国邦药业等,他们既是喹诺酮药物制造链条中某个产品的“单打冠军”,彼此间又有产业链依附关系,大家通过合力攻关,实现成果共享,达到科研价值最大化。
2007年,包括上虞化工在内的绍兴38个块状产业拥有总资产2400亿元,其中销售100亿元以上的块状产业10个。长期以来,通过巨额的技改投入和设在办公楼里的技术部门,一批龙头企业率先冲上产业链高端,如龙盛化工、天圣纺织、海亮集团、卧龙控股等。
但构成“块状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更兼产业集群内部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完备,单个企业自主创新动因不大,因此,区域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从政府层面被提出和实施。
“天圣集团生产的羊绒面料每米最高售价达600多元,但其十多亿元的技改投入,显然是多数企业无法完成的。”市经贸委一位专家举例说,通过区域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中小企业可用少量的资本投入,换回自己急需的生产技术。
诸暨的袜业研究所,平均每天设计各类袜子款式1000多个,花样翻新最快在10秒钟内完成。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每年为8万家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意服务。
“公共平台还有一个好处是,充当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桥梁,因为大量科研成果,以往锁在抽屉中无人问津,通过实践和理念丰富的公共平台遴选推荐,将成为引爆‘知本炸弹’的一根导火索。”中纺院江南分院一位专家说。
如今,这种通过发挥政府公共规划与公共服务职能,着手进行大区域的产业提升与联动的做法,已经延伸至品牌、质量、人才服务等领域。
在绍兴质监部门的桌案上,包括绍兴黄酒、诸暨轴承、嵊州电机、新昌轴承、上虞照明电器、绍兴纺织机械等12个块状产业的区域名牌培育计划正在实施,10个块状产业和12个质量提升重点项目,已被列为省、市、县三级试点项目。
产业选择新取向
“里面的工人就是生产手机显示屏的。”穿过纤尘不染的车间过道,“贝力生科技”总经理王国标举起手机对记者说。
很少有人能想到,这家拥有美国硅谷人才团队、刚研发成功65英寸LCOS电视机、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高科技企业,4年前仍是一家纺织企业。
“传统产业的升级潜力不可小觑。”9月19日,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建明博士来绍讲课。他对台下的绍兴官员说,我今年调研的三家光伏企业,全是纺织企业转型来的。
事实上,依靠在传统产业的经年积累,切入另一个起点更高的产业,已经成为绍兴制造业者较为普遍的选择。如在建筑业如鱼得水的“中成建工”,豪掷数十亿挺进有机硅生产;而龙盛化工的阮水龙,在其主业日进斗金之时,携巨资进军薄板生产。
梳理这些传统制造业者的转型升级路线图,不难发现两大鲜明的价值取向:“附加值原则”和“节能减排原则”。
2006年9月,国内企业生产的首台全自动单晶炉机在上虞汤浦晶盛机电公司诞生。让业界大跌眼镜的是,这个新兴产业的投资者,竟是当地一名铜管小老板。“我并不懂光伏技术,但我知道铜管的利润越来越低,而这个产业潜藏着高附加值。”做了10年铜管生意的毛传林说。
与另起炉灶者不同的是,更多人并未离开自己熟悉的传统产业,他们选择了细分行业,挺进同一产业链中附加值更高的环节,获取了可观的利润。
“领带之都”嵊州5年前就感觉触摸到了“天花板”:单一产品不可能做满全世界,领带的市场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以巴贝为首的部分企业率先看到了家纺这一领带“近亲产业”的机会,选择了以中高档提花面料为切入市场的突破口。如今,三分之一具备面料织造能力的嵊州领带生产企业开始进军家纺业。
在绍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与“附加值原则”并行的是“节能减排原则”。
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杜永刚告诉记者,过去两年,园区已经否决了总投资上百亿元的“三高一低”项目,现有企业中,今年将强制淘汰11家企业的13只落后项目,强制改造11家企业的11只落后项目,其中3家企业实行整体推倒重建。在这轮低端产能的强制淘汰中,一批循环企业开始崛起,原本的废水、废物被新工艺提纯后,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源。
这样的故事,几乎在所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之旅中不间断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