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壮乡河池成新兴桑蚕丝基地
生意社9月22日讯 800多年前,中国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吟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如今呈现在广西西部河池市少数民族乡村中。
地处桂西北,有壮、瑶、汉、苗、仫佬、毛南、水等民族居住的河池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优越。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东桑西移”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后,河池市把桑蚕丝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经营,实现了蚕丝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新兴的桑蚕丝生产基地。
传说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河池宜州市,多年来是广西产粮基地之一。如今“刘三姐”和“阿牛”的后代们,觉得种桑养蚕比种粮划算,就把大片农田由种粮改为种桑树。
宜州市庆远镇山湾村桑蚕基地,自2001年以来,种植桑树面积有350多公顷,据称是全国最大的连片桑蚕种植基地。站在半坡上远望,只见连片的桑田中,几乎齐人高的桑树一片碧绿,阵阵山风吹拂的桑叶,如大海中波浪翻滚。环绕这个基地四周的7个自然村屯730户农家全部种桑养蚕。
宜州市刘三姐乡孟山屯,全屯31个农户去年仅靠种桑养蚕人均纯收入就超过1万元。“现在,全屯户户拥有摩托车或小型拖拉机。这全靠种桑养蚕得来的。”村民小组长张辉说。这个屯的壮族农民覃标说,他新建一幢两层钢筋水泥楼房,第一层住人,只安装电风扇降温消暑;第二层用作养蚕房,则安装空调控温,蚕虫比人高贵。
河池市市长谢志刚介绍,河池市桑园面积由2000年4600多公顷发展到2007年41300公顷;蚕茧产量则由12万担发展到153.6万担,占广西蚕茧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总量的8%左右。去年,全市平均亩桑产茧达到123.87公斤,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以上。目前,河池已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其中宜州市成为全国桑蚕茧第一大县(市)。
广西河池市的桑蚕生产成就了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2007年,全市种桑养蚕涉及11个县(市、区)133个乡镇23万多农户,蚕农售茧收入达10亿多元人民币。一大批农民尝到了依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的甜头。
中国国家蚕丝办公室一位官员说,在近年来批准全国的106个“东桑西移”项目中,广西河池市实施得比较成功。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说,河池市的蚕茧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为中国的蚕丝绸业的稳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河池市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丝绸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丝绸加工业。
目前,全市茧丝绸加工企业有17家,自动缫丝机达到100多组,年生丝产量达3500多吨。2006年9月,广西恒源达丝绸有限公司(宜州)生产出广西第一块丝绸,成为广西首家丝绸面料生产企业。合资企业(港资)、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宜州)生产的经线丝,荣获2007年广西优质名牌产品称号,产品销售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