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熊披广绣身价涨5倍
生意社9月23日讯 尽管广绣等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著名传统工艺面临着种种生存困境,不过融入现代元素之后的“广绣”绣在出口服装和玩具上,却成了市场的香饽饽。记者采访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了解到,普通的布偶熊,出口价不到10元。但通过广绣提高附加值后,价格提升到了50元以上。而将普通的牛仔服和广绣结合起来,牛仔服的价格便上升至几百美元,翻了几番。
“广绣”重新获得市场认可,与近几年广州市政府相关方面不断推进传统工艺艺术“嫁接”工业产品分不开。记者获悉,早在几年前,广州市外经贸局方面就在探讨能否通过产品出口,帮助“广”字头传统工艺复兴。因此,让“广绣”参与“广交会”就是为了试图引导广州传统工艺升级,在全球买家面前再塑形象。
广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孙雷介绍,政府将对著名传统工艺———广绣、广彩、骨雕进行整体包装,使这些具有浓厚岭南特色的传统工艺通过与服装等出口产业结合、推向世界。而纺织服装企业近几年都面临着出口结构调整和提升档次、附加值的严峻市场要求,因此,引入“广绣”等传统工艺及岭南文化精髓,既发展了广州传统特色工艺,又为纺织服装业的产业提升提供了捷径,一举两得。
据悉,继第98届“广交会”广州交易团将广州著名传统工艺“一绣、一彩、三雕”进行整体包装,辟出专门的连体展区展出之后,具有浓厚岭南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大获“鬼佬”青睐。记者了解到,借助“广交会”平台,只是“广绣”与工业品相结合的第一步。据悉,“广绣”大师陈少芳的广绣艺术研究所已与增城牛仔服出口龙头南大地公司签下合作意向,以“广绣”手法在牛仔系列上进行手绣,其亲自指导绣织的“广绣牛仔装”将在今年的秋交会上亮相。
相关
广绣老艺人陈家祠秀手艺
本报讯(记者/亓欣欣通讯员/黄志文)一树荔枝悬在枝头红亮诱人,一对白鹅在不远处温柔缱绻,岭南乡村悠然的时光就被巧妙地定格在这一刻,这是广绣作品《红荔白鹅》所描绘的景象,逼真传神的图案让不少观众在这幅作品前停下脚步,久久流连。
昨天上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举办了“许炽光、梁桂开广绣精品展”,20多幅包括《红荔白鹅》在内的广绣作品都陈列于此,这些作品都是两位老艺人从艺50周年、40周年的精品。据悉,此次展览从昨天开始,为期3个月,有意“走近”广绣的市民可以到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即陈家祠)参观展览。
昨天,这位广州从事广绣时间最长的老艺人也在现场为观众介绍作品。
据了解,许炽光、梁桂开的《红荔白鹅》、《小河悠悠》和《写意牡丹》等作品下月将赴北京参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这几幅作品也都是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的获奖作品。
高兴之余,年过古稀的许炽光也不无忧虑地表示,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广绣可能要面临消亡。许老介绍,广绣最繁荣时从业人员达数千人,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及欧美。而如今广绣厂里仅有几十人还在从事刺绣工作。为了培养后辈,2005年退休10年的许炽光再度出山,回到广绣厂创作并传授技艺。
专家说法
广绣不应只限于技艺传承
千年广绣的魅力没能留住那些已有相当功底的广绣接班人,也吸引不了新一代年轻人。许炽光说,现在广绣面临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才匮乏。他说,广绣成品的创作时间长,手工化程度高,难学,产出少,一幅巴掌大的绣品也要三四天才能完成。很多学徒是抱着对广绣的喜爱而进入这个行业的,但最后还是因为工作难度大、待遇低而离开了绣花架。许炽光有一子两女,但无一继承广绣创作,他也收过不少徒弟,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昨天,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广绣这种民间工艺的传承不应只体现在技艺传承上,同时还要进行文化传承和教育传承,让各个层次的人都有机会接触广绣艺术,才会使广绣更有生命力。同时曾应枫透露,她即将着手为广绣艺人们“著书立传”,让人们可以了解那些千百年来躲在绣品背后的民间艺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