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多重因素中小企业步履蹒跚
成本问题
在“中国绸都”江苏省盛泽镇,一位织造企业姓张的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电价、蒸汽上调、银行利息增加对企业压力很大。我这个企业,贷款成本今年增加100万元左右;电、蒸汽涨价后,一个年度,电要多花300万元,蒸汽要多花150万元。这样,去掉设备折旧后,我这个公司的净利润有2-3个百分点就蛮好了。电、蒸汽涨价,再加上银行利息上调,企业利润少了一大半。
在盛泽镇,与上述公司规模类似的企业有20多家,大多使用喷气织机,电、蒸汽是企业运转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与织造企业密切相关的染厂蒸汽使用量更大,成本增加幅度也就更高。此外,制造化纤丝的原料取自石油,随着上半年石油价格的狂涨,化纤丝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织造企业而言,又是一重压力。“今年是很吃力的,企业能够渡过这个难关已经是很好的了。我做了20多年的纺织,还从来没有碰到过现在这样的局面。”张老板说。
“原材料涨价涨得非常凶。钢材涨价,一吨从3800元涨到现在的5800元,就是今年半年时间涨起来的。我们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压力挺大。”宁波长城精工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朝辉也向记者诉苦。
“感觉成本增加快的还有土地使用税,原来,每平方米每年3块钱,现在变9块钱了,就我们企业来说就增加了200多万元。工具行业中40%的企业已经维持不下去了。过去碰到的情况没有这么严峻。”长城精工的副总孙朝辉一脸焦虑地告诉记者。
宁波奥尔迪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强也表示土地使用税涨价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最早每平方米每年收几毛钱,企业都能承受,现在不行了,而且不管你企业经营不经营,不生产也需要交这个税。”
周期现象
在盛泽镇纺织企业的走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人们谈到这样一个现象: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中国绸都”的盛泽在真丝产品集中快速发展了近十年后,出现了产量过大、价格过低的现象。此后,盛泽丝绸织造企业死了一批。“盛泽人到外国摆地摊一米真丝面料卖30块钱,盛泽每家工厂的仓库里真丝绸存货一大堆。自己搞死自己。现在化纤面料生产和以前一模一样,也做到这种程度,又走当时的老路了。”盛泽做织造的张老板说,“地方发展纺织行业,拼命地发展,像我们江苏,苏南在发展,苏北也在大规模发展。不只是江苏,还有山东、福建、广东都在拼命地发展。现在生产用的纺织机器不比从前,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每台织机24小时能生产40米面料,现在的喷水织机24小时能生产300-400米,供过于求。”
吴江市恒信织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冬明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的市场经济需要洗牌,任何一个行业现在都不可能让暴利维持很长时间,在竞争中都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你赚钱,别人不可能不去模仿你,一模仿就供大于求了。所以,这种周期会必然存在。”
两个“雪上加霜”的因素
面对大批在松动的宏观政策下目前依然“体虚乏力”、“步履蹒跚”的中小企业,记者与地方相关主管部门交流最多的是时下如何让还在困局中苦撑着的中小企业们保住元气,以待再现生机。江浙两省的相关部门也在从各个角度想办法。然而,在实地与中小企业们交流时,记者却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在浙江省的一些地市,由于今年上半年出口下滑,税收相对也有所减少,目前一些企业被要求“补税”。所谓“补税”,有企业主向记者解释,就是让企业自查在过去三年内是否有偷漏税行为,对自身的偷漏税自行作出判断,并决定向税收部门补交多少税,如果企业认为自身自查结果为没有任何偷漏税行为,接下来,税收部门将针对这些自查“无偷漏税”的企业进行检查……
对此,“雪上加霜”、“杀鸡取卵”是记者与企业们交流时听到最多的词汇。
还有一个因素,让原本“体虚乏力”的中小企业颇感“雪上加霜”,那就是今年以来一路下跌的股市。
“中国股市到这种程度,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是打击了老百姓的消费预期,消费带动不起来的话,一些消费产品的生产企业就更艰难了。”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林崇建说,“企业有困难,股市又一路下跌,对企业是多重打击。”
出路
“还是需要产业升级,过去江苏、浙江的制造业都集中在‘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从现在开始,要努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在产业链条上,要占据研发、设计和销售这些利润高的环节。”原任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宁波市党史研究室主任的杨明祥认为这才是江浙中小企业的出路。林崇建则表示,当务之急,国家应该出台支持创业的政策,如新创业企业的税收可以免税等。“一方面企业倒下去了,另一方面我们再通过政策扶持一些能适应新形势的新企业成长起来,这样就不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
“服装企业,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产品质量,只要做好质量,客户会自己找上门来的。即便价格高一点,客户也不会在乎,只要质量好,尤其是那些自行设计出来的、别人没有的好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当记者问及成衣业的出路时,位于成衣业一线的一位销售主管道出了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