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企向成本资源的洼地迁徙
生意社9月24日讯 “忙活了一个季度,算算几乎没什么利润。”由于整个夏天没有效益可言,温州规模型鞋厂老板谢福成终于下定决心要登广告把厂房转让。这仅仅是温州企业困境中的一个个案。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温州30万家制造企业目前有20%正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已有超过4万家企业倒闭。对于温州遍地的传统制造企业而言,生产成本,劳力成本抬升、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取消加上贷款利率上调的多方位因素都是无法承受之重。
“如今,温州30万中小企业都在谋求迁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不久之前的8月下旬,周德文带领一部分温州企业到安徽阜阳颍上考察,当地相关部门承诺提供1000亩土地为落户当地的温州企业开辟出“温州工业园”。
温州企业大转移
迁徙是许多企业选择的进化方式。在中国私营经济最发达的温州,这些企业比比皆是。放开眼界,温州企业已经把自己的考查范围扩大到整个中国。在2008年初——当时越南经济危机尚未爆发——温州企业的产业转移目的地甚至包括东南亚诸国。
在周德文带领温州企业去颍上之前,也曾带团去过嘉兴南湖工业园考察。他遇到的奔腾电器集团董事长刘建国表示,该企业去年底正式落户嘉兴工业园区,项目占地345亩,建成后主要生产、销售家用电器。刘建国说:“选择南湖区的嘉兴工业园区,我们看中的不仅是良好的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产业定位以及政府服务。”
据南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工业园区引进的企业已达到200多家,其中温州企业家投资的企业达到了30多家。
在温州产业转移的案例中,奥康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程运英是温州奥康集团的旗下子公司红火鸟鞋业的生产计划处处长,5年前被奥康集团从温州调到重庆这家公司。他的工作除了安排生产计划,就是核算产品的制造成本。据程运英说,在规模生产的基础上,重庆制鞋成本要比温州低20%左右。而处在东部沿海的温州,企业生产成本一直在上扬。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州制鞋业生产成本比去年增加了20%。产业转移似乎已成为东部中小企业化解成本压力的灵丹妙药。
2003年5月,璧山县引进了“中国鞋王”奥康,由奥康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总占地面积2600亩,建成西部最大鞋材交易中心、鞋成品交易中心和质检中心、鞋品牌企业生产加工基地。
由于奥康的品牌效应,带动了配套厂家和销售商家的跟进,温州长城鞋材、杭州兴华皮革机械、重庆裕华鞋业等12家鞋类企业入驻工业园,一期937亩工业土地已经全部安排完毕。商业店铺销售还未开盘,566间店铺就已预购过半。
向成本资源的洼地迁徙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说,制鞋业是“候鸟经济”,总是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上世纪60年代,世界鞋业中心在意大利;70年代转移到日本和韩国;80年代转移到中国台湾地区;90年代转移到东莞和温州。现在,温州企业正推动着鞋业中心向中国中西部转移。
事实上,张淑华的话也完全适用于温州整体的产业转移上。对于以传统制造业为基干的温州企业来说,成本是他们的命脉所在。中国内地无疑具有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