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期纺织会否遇低谷效应
经济基本面未变
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在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增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这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CPI同比涨幅首次回落到5%以内。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自2月份以来,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目前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了23%以上的增长。出口仍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前8个月我国出口93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4%。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主要运行指标表明,偏快的经济增速出现减缓,过热的风险和通胀的压力都在减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认为,这表明我国宏观调控是卓有成效的,宏观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
众多研究机构认为,对于规模庞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奥运对经济全局的影响有限,奥运会本身也不意味着直接带来多少财富,但它为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借势而上的发展契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奥运会是个契机,而非终点。中国能够举办奥运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同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表明这是中国向更高水平进步的新起点。
奥运会改变了北京,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的体育场馆群的建成,形成了北京城市新地标。奥运会给北京以及相关协办城市带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等诸多辐射作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产业也在酝酿和培育过程中。
“北京看似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实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些变化不仅惠及北京,而且对中国各地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说。
在与奥运会对接过程中增强的开放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规则意识和公平竞争等意识,是奥运会给北京乃至全中国带来的无形收获。“这些影响虽然看不见,变化也很慢,但一旦变了以后,将来对中国的影响不得了。”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说。
专家指出,尽管不能对“奥运效应”估计过高,但可以预期,多年以后回头看时,中国新的变化和进步将有相当部分源自北京奥运会。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中国发展进步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新挑战不容忽视
在澳大利亚悉尼等部分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后奥运时代曾出现增长的“低谷效应”:奥运赛后投资大幅下降,造成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负增长。特别是这些城市占经济比重大的酒店、交通等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
国际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国家越小、主办城市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越大,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越明显,反之则越轻。北京市经济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6%,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也仅占中国过去4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到1.06%。
即便如此,奥运举办期间对北京市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受奥运期间实施的限产、停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7月份仅增长2.8%的基础上,8月份北京市的工业生产同比负增长9.1%。同期,全国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2.8%,也创下近6年来的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