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 出口企业亟待破解“紧箍咒”
金融避险工具单一,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市场操作手段单一,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的金融避险工具也较少,企业知之不多。汇率改革后,当地一些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避险的金融产品,但多数企业尚不明了或不会操作。
应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改变外贸增长方式
人民币升值之所以给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根本原因是由于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低,出口增长过多地依赖量的扩张。因此,变挑战为机遇、化不利为有利的根本措施在于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该县发改委副主任胡连华认为,目前该县现有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料型、半成品和初级产品,普遍存在着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要降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就要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出口订单,开发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利润率。假如出口产品的利润率能提高到20%,那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将大大增强。
“加快自主品牌创建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该县发改委副主任顾培华指出,出口企业面临的市场是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市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尽早创建自主品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是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根本之策,谁把握得早,谁就能在新一轮出口竞争中赢得主动。出口企业一定要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抓紧在销售份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注册自己的商标,并尽早谋划和实施出口品牌战略。
该县外经贸局局长王东宏认为,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一方面要在提高接单水平上下功夫。按照国际贸易惯例,通常升值损失买卖双方均应承担,所以企业在谈判中应根据汇率变动情况适度提价,部分传递升值带来的压力。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商品价格的适当抬高,外商一般都可以接受,但加价必须与汇率水平相匹配。这样既可以将部分风险转嫁给外商,又能防止客户流失。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来料加工,消化增本因素。由于来料加工贸易只收取外商的工缴费,与汇率的变动基本上关系不大,企业可尽量选择加工贸易经营方式,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对进口较为有利的条件,组织质优价廉的原辅材料的进口,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
就如何规避升值风险,人民银行如东支行副行长管怀林认为,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较大的情况下,出口企业要密切关注动态信息,根据汇率变化,及时调整进出口策略。对已履行完毕的外贸货单,要尽量结算现有的外汇,以避免可能的损失;对于周期较长的产品,要抓紧采用金融手段,如“远期结售汇”等以规避风险。同时,要慎重选择结算货币,逐步改变目前以美元为主的对外结算币种,灵活选择欧元等其他非美元硬通货进行结算,不断拓宽企业避险的渠道。
现身说法:大东纺织之路
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最易受到汇率改革的冲击。据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今年以来,全国纺织企业三分之二以上亏损,三分之一微利经营。在如东县,南通大东纺织有限公司却是风景这边独好,今年1~7月,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4%、23.8%和10%。
早在2005年,大东纺织就开始意识到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坚持多措并举超前做好风险防范。
首先是在结构调整上做文章,每年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达100多个,其中竹纤维、木纤维、大豆纤维以及无捻、染捻等毛巾,科技含量、附加值都比较高。这些新产品在其他厂家都无法做到,从而也使得企业有底气向客商讨价还价。到去年底,企业中低端产品占比已由2004年前的60%下降到20%,平均每吨毛巾的价格由40000元提高到55000元。几年来,他们还通过多条腿走路调整市场结构,2004年之前,企业大部分产品销往日本市场,到去年,公司国内市场、欧美市场开始与日本市场平分秋色,有效化解了市场单一化的风险。
在金融理财上求活求变。从2005年起,大东纺织不仅在国内银行贷款,还把触角伸向美国、日本等国外银行。同时,每年还最大限度地将外汇用于进口原材料,2006年、2007年企业共利用1200多万美元的外汇进口原材料,其中过去70%以上采购于国内的棉纱全部变成了进口棉纱,此举大大增强了抗御风险的能力,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汇率风险得以消解。
大力推进品牌创建,是大东纺织提升竞争力的又一关键举措。该公司产品和商标相继获评中国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出口名牌,不仅在国内外市场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而且在贸易竞争中也掌握了主动权。在日本市场,不少消费者都对大东NT牌毛巾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