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上调能否拯救纺织业
受纺织服装业的连带影响,全国纺织机械市场也受到了不少影响,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多家出口型纺织企业停工,一些企业倒闭,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国内纺织机械的产量和销量下降了大约20%,亏损企业达198家,亏损面为20.5%。
东佳纺机负责人称,因为有很多去年的订单,纺机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反应相对滞后,销售收入也与去年持平。“但由于焦炭价格上涨了156%,利润较去年下滑。”
该企业负责人说,东佳纺机从去年开始生产高档设备,出口形势达到了历史最好。暂时来看,诸多减利因素尚和退税上调均未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企业一直以来的运行情况比较好,“没有什么负担”。
“一根稻草”能否“起死回生?”
劳动力、能源、土地使用税,今年上升额度都不小,但纺织品的总价并未上涨,说到底是中国纺织品还不具备议价能力。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坊间就有小道消息流传,猜测出口退税可能上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传言态度暧昧并不否认,更加坚定了人们的猜测。
8月1日,政策出台,业界在欢欣之余,另一个担忧也浮出水面。由于对此次上调形成了预期,外商极有可能已经准备好在订单时提出要求,让企业无法独享利益。一些以成本和价格为主要衡量因素的外国采购商不会轻易放弃这次分蛋糕的机会,国内同行也极有可能围绕这2点大做文章,竞相压价。如果这些担忧变成现实,2点的政策福利可能最终是“甜了外人”。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持续资金紧张,一些纺织企业已经出现资金断链之虞。海珊集团负责人说:“按照目前政策,企业进口原料仍要交进口保证金,这对企业资金链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
由于国家给纺织业定的基调是过剩产能,应予以淘汰,银行也就普遍不支持纺织服装企业。一方面,出于对自己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银行即使给纺织企业贷款,也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调20%—30%,让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银行对企业方没有完全做到信息公开,发放贷有一定的随意性,有时银行把贷款收回,迟迟不再发放贷款,让企业紧绷的资金链愈加紧张,运转受到严重影响。
可以说,出口退税上调只是缓解了出口企业的部分资金压力,但并未扭转中国服装企业的艰难局面。目前一些纺织企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产业层次不高,导致原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差扩大,直接的结果是企业利润减少,加上融资紧张,从而导致企业的应对能力减弱,影响到企业的调节能力和持续发展。
上调2个百分点,对利润的贡献或许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而今年企业的总体成本已经上升了15%到20%。出口退税上调对企业来说,只能起到一个短期作用,也许不出几个月就会被消解在人民币升值中,这次出口退税调整并不能改变行业的命运。
企业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青岛市经贸委行业处张志友谈到对本轮政策调整的理解时说:“2%的目的是,既让企业松口气,又让企业适度保持压力,迫使他们提高产品档次,尽快实现产业升级。”他的话可谓一语道破实质。
从长远看,纺织企业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关心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等措施来应对国内外严峻的市场形势,求得生存和发展。凤凰印染有限公司在这条路上播种的早,收获也早。
凤凰印染董事长戴守华说:“今年凤凰印染销售收入达6.5亿,创汇8000万美元,利润较去年上升54%,企业发展比较健康。”
凤凰印染的产品主要出口非洲和欧洲,由于技术过硬,蜡染的布匹不掉色变形,在非洲非常受欢迎,目前国内只有凤凰一家可以生产。有南方企业看到这块利润,考察后想要生产,最终由于无法掌握核心技术而放弃。据戴守华介绍,为了保持技术先进,凤凰印染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同研发生产线,解决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环保问题,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在青岛,凤凰印染是个积极的例证,品牌经营的很好,最早由产业衍进转向资本衍进,给青岛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但是凤凰的路是否就普适于所有纺织企业,也是值得商榷。很多高档产品主要服务于少数的高端客户,也就是说,它可能并不适合多家企业的大批量生产。正如戴守华所言,企业发展有行业的共性和自己的个性,而凤凰的成功多数取决于个性的发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之路,也许是个比产业升级更具挑战的话题。
很多青岛的企业人士都表示,能够理解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是难以接受;知道怎样才能摆脱困境,但由于种种原因,做起来困难重重。艰难的生存环境将加快纺织行业的洗牌进程,企业本身两极分化会更趋明显。一部分企业通过产品开发,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提升竞争力,获得大发展;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在成本及资金压力下被迫关停。说到底,纺织企业必须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因为只有企业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相关链接
四次下调出口退税率
1995年7月 由13%下调到10%
1996年12月 由10%下调到6%
2006年9月 由13%下调到11%
2004年1月 再次回调到13%
2007年7月 由13%下调到11%
四次上调出口退税率
1998年1月 上调到11%
1999年1月 由11%上调到13%
1999年7月 由13%上调到15%
2001年7月 由15%上调至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