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须悟中国元素
如意祥云,牡丹花开,工笔花鸟……等创意风格在以“东风西渐”为主题的2008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展品之中得到了体现。但一些专家评委却尖锐地指出了其中“中国元素”的缺乏,一位意大利专家说:“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创,总有别人的影子”,“一些符号的运用很雷同,看得出对中国元素的理解还不太深”。
外国人并未冒充“行家”。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东辉看来,此番来自国内外116家企业的355件参赛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准颇高,但与预期效果还有差距。民族特色不鲜明,独创性不强。无论是印花、绣花还是提花纺织品,设计者普遍选用“梅兰竹菊、花鸟虫鱼”或其中某种符号的放大、变形,“有点肤浅,有点生搬硬套,对于色彩的运用技巧也很不够。”
其实,“东风西渐”早已经融入世界潮流,用“中国元素”参与设计的人早就已经赚钱,但其传播路径却是由海外而海内的。中国人不是“中国风”的“始作俑者”,但中国人理应成为“中国风”的引领者。杨东辉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中国本土家纺设计师在运用“中国元素”与世界潮流融合这一方面,目前才刚刚起步,最明显的缺陷在于“没有吃透精神。”“从某种角度来说,家纺也是一种创意产业,我们的家纺产品在国际展会上很难真正吸引老外,原因就在于没有发挥民族特色,没有将现代时尚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显得单薄,更不用说起到文化载体的作用。”
江苏紫罗兰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兵告诉记者,其公司每年出口到欧美国家的家纺用品中,具有“中国风味”的成品总能获得市场的好评,但前提必须是恰到好处,他举例说,“好比一朵牡丹花,中国人看到的是现实的牡丹,给西方人看到的必须是经过设计变形之后的、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牡丹花,其中融合了设计者自身对于该元素的参悟和把握。”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