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国旗班后,他提议研制牢固耐用不易褪色的国旗
生意社10月6日讯 《国旗法》颁布后,李玉坤与国旗走得更近了。
1992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休息间歇,李玉坤看望了天安门国旗班战士。那是最后一批国旗班战士,不久之后,国旗班扩建为国旗护卫队,人数由30人增加到100多人。
与国旗班战士互致敬意后,当时的国旗班班长赵新风陪同李玉坤参观了国旗护卫队驻地。赵新风兴致勃勃地向李玉坤介绍战士们护旗执勤情况,也说到了《国旗法》颁布实施后的种种变化:“以前群众来看升降国旗,虽然热情很高,但什么姿势都有。《国旗法》实施后,情况大为改观,军人自动敬礼,群众肃立注目,就连小朋友们也自动行起了举手礼。”
那次走访国旗班,让李玉坤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事实上,自开国大典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天安门广场一直没有专业升旗手,升降国旗的任务一直由北京市供电局负责。升旗时并没有国歌伴奏,而且也不是天天升旗,只有逢节假日或外国重要元首来访时,才会通知要升旗,而升降旗的时间也完全靠个人估计。直到1976年5月,北京卫戍区部队接过了升降国旗的任务。
赵新风告诉李玉坤,他是1989年春天参军到天安门国旗班的。1991年4月15日,使用了41个春秋的老国旗旗杆光荣“退役”,他与两位战友为它完成了最后一次降旗;1991年4月16日,天安门新国旗旗杆启用,他又亲手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与赵新风的谈话中,李玉坤得知,为了保持国旗的庄严神圣,战士们每天都要换上一面崭新的国旗。而目前少数单位在国旗破损、褪色后不及时更换,仍升挂在高空,影响了国旗的尊严。李玉坤当即表示:“这个问题提得很及时,也很重要,我将尽快向全国人大反映这个情况!”
从北京回到如皋后,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大力宣传《国旗法》,并指定有关部门研制牢固耐用、不易褪色的国旗的建议”。国家司法部和当时的纺织工业部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作了答复。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承担了此项任务。该所在对各地采集来的国旗样品进行分光测定后,选出30多种候选颜色,然后经过专家筛选和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确定了最适合五星红旗的红色和黄色,并研制出了不易褪色的布料。
李玉坤的提议,再一次捍卫了国旗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