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纺企创新求变 旭荣全员普及研发
生意社10月9日讯 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抛开单纯制造业的束缚,转而掌握流行信息,建立起以研发创新为主的集团核心优势,2007年8月通过国家纺织信息中心专家组严格评核,成为“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运动休闲针织产品开发中心”,标志着常州拥有了国家级纺织标杆企业。
早在90年代末期,旭荣针织就成立了研发部,将多年生产经验与世界最新潮流结合,不但为世界知名品牌量身订做如大豆、牛奶、竹纤维,还有莫代尔、再生纤维系列和高弹性系列,同时积极开发抗菌、抗紫外线等功能性面料。目前公司研发的大豆蛋白质纤维染色面料已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奖,现已批量生产,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同时在美国时代杂志刊登,受到美国消费者的好评。
旭荣针织还大力推动研发的全员普及化,不仅研发团队要专业研发,前沿营销队伍要懂得研发,生产部门也要积极消化研发的新品。如今,旭荣针织已建立强大的研发团队后备力量。除与常州市重点纺织专业院校合作以外,2007年与东华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更与陶氏化学、杜邦公司合作开发最新素材与面料。
“投入5000万元,面积17000平方米的科技研发大楼将在明年10月投入使用。”旭荣针织副总经理张国成说,这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运动休闲类的研发大楼。
设立创新基金
“现在纺织订单呈现品种多、小批量、交货急的特点,如何适应市场的多样性?我们只有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加速新产品的开发。”万顺集团“掌门人”徐建定说,今年以来,集团下设的常顺纺织组织品种翻新近50次,翻改机台350台次,翻改批号40个;集团下设的万顺织造三个喷气车间在不同机型上生产不同组织规格品种累计达到2201只,平均每月生产275只,组织品种结构调整翻改累计达6232台次,平均每月每台车翻改3次以上。
万顺集团还开发试做各种高难度产品,如嵌丝条、蒙代尔、天丝等,今年以来共开发新产品1106只,平均每月开发138只。以往一个月的交货期压缩到20天,以前需要10天出样品的,现在只要3天出样,7天产品可以进入销售市场。“解决交货期和市场需求,非常时期要靠非常智慧。”徐建定说。
如此密度和速度的新品开发,万顺集团有自己的“看家法宝”:设立创新基金,每年拿出20多万元对10多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种进行创新奖励。投入1.2亿元引进新设备,充分满足设计需要。
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销售集散地之一。今年初,万顺集团的产品首次参加法国巴黎的服装面料展销会,走进法国及欧洲采购商的视野。
传承古老技艺
“荷气吹凉到枕边,薄纱如雾又如烟。”诗中描写的就是“国宝”纱罗。纱罗的织造起于6000多年前,春秋时期逐渐流行,汉唐兴盛,至南宋时达到顶峰。至近现代,由于生产成本高昂、工艺复杂,近代纱罗的织造工艺濒于失传,纱罗织物正在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
数十年前,现任江苏浩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潘中明结识了一位常州纺织界元老。几经接触,老人慨然示宝,将珍藏几十年的几块面料让潘中明欣赏。这是几块丝质面料,但又不同于普通的绫罗绸缎。从外观看,网孔多、稀薄、透气性能优越;再触摸,手感柔软轻盈、细腻滑爽;视觉效果又飘逸潇洒。仅凭一眼的印象,纱罗情结便植入潘中明心中,让他终生痴迷。
此后,潘中明频繁往返于常州与浙江纺织市场之间,购买纱罗绞综装置,改造织机;又对纱罗绞综、塑钢绞综等装置不断改进,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
近几年来,浩华纺织又以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东华大学、青岛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为科研依托,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科研、技术团队,致力于发掘中华传统纱罗技术。先后成功开发了印花纱罗、扎染纱罗、泡泡布纱罗、牛仔纱罗等新产品,使纱罗工艺重新焕发生机。2007年又开发出多功能纱罗面料系列;“浩华纱罗”也于今年6月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纱罗虽然是传统纺织面料,但它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焕发青春,任何产品想常盛不衰都离不开科技。”因潘中明的努力,古老的纱罗在科技创新中新生。
[攻略领悟]
以新应变
近年来,常州纺织企业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科研中心,开发新面料和新技术,在市场中引起不小反响,科技成果也助推常州纺织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
江苏浩华纺织有限公司的纱罗系列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运动休闲针织产品开发中心”……他们只是我市纺织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