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寒冬袭击“内需” 中国消费品“危”“机”并现
生意社10月15日讯 经济危机毋庸置疑地到来,它何时离开已经不再重要,对于企业来说,管好自己是当下第一要务。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成为内需的重要领域,在此产业链条上的生产及销售企业或可成为业绩避风港。而这一结论在中国同样适用。此外,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市场将成为下一波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而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说,需要学会如何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下管理好自己的业务:在进行资金管理、规模控制、引导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
一场从美国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和程度席卷全球市场,中国经济概没能外。“美国和欧盟市场是中国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出口对象,前者的经济低迷一定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面对部分中国企业寄希望幸免于危机的想法,毕马威中国及亚太区主管曾士庭态度明确。
“不可否认,目前中国市场在内需的较强支撑下,多数消费类企业也许还没有感受到经济已经开始放缓,但香港等地的企业已经深有感触,并对不可预知的市场走势忧心忡忡。”另外一位国际评估机构高层告诉记者。
那么,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全球,尤其是中国的实体经济?为了摆脱出口依赖,中国内需启动的新动力源自何方?又对消费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提出了哪些产业升级的要求?
《上海证券报》商学院调研及分析显示,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消费品企业危与机共存。在外需放缓的形势下,出口压力无疑巨大。但从国内市场而言,生活必需品领域仍是抵御风险的主要引擎。另外,中国农村市场将成为下一波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这一点已经成为政府及市场的共识。而消费品企业目前的第一要务,是学会如何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下管理好自己的业务,其中资金管理、规模控制、引导需求是重中之重,在此前提下,开拓新的农村市场及积极扩展融资渠道,都将为企业稳定发展增益。
“必需品”成危机避风港
“在AIG、美林和雷曼兄弟等投行巨人相继倒下后,全球金融市场呈现更大幅度波动。在美国及欧洲,虽然消费品和零售行业受到的打击没有金融业严重,但市场忧虑经济陷入衰退,消费者信心已经开始下挫,尤其是悠闲消费下挫。”毕马威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
截至2008年8月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市场已经呈现放缓趋势,其中服装业销售额增幅由去年8月的5.37%降至今年8月的1.20%,休闲娱乐从去年的5.85%降至今年的2.28%,汽车及零件,百货,酒店业的营业额增幅也已经开始大幅下挫。“受此影响,企业利润将下降,继而触发企业破产。”毕马威报告预测。
但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在这种形式下,美国的食品销售额却仍旧保持快速增长,今年8月的数据为同比增长6.86%,远高于去年8月3.96%的增幅。
专家对此分析,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成为内需的重要领域,在此产业链条上的生产及销售企业或可成为业绩避风港。而这一结论在中国同样适用。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等数据库数据分析,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额和工业利润同比增幅回荡,但消费品零售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长。而在消费品类中,房屋及汽车销售分别出现15%和8%左右的负增长。“这说明,在经济信号开始预警的情况下,非必需品类的消费一定首先开始下挫。”毕马威亚太区零售业务主管George向上海证券报表示。
另一个值得消费品企业关注的趋势是,依托出口的发展模式有必要积极向内需转身。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产品总额占部分出口额的40%以上,这一比例远超日本、菲律宾、越南、韩国等众多亚太国家。“整个亚太区市场与欧美需求紧密相连,其中尤以中国依存度高。一旦欧美市场需求放缓,中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于是,如何开拓中国本土市场成为众多国内消费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重要战略任务。而他们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
一场从美国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和程度席卷全球市场,中国经济概没能外。“美国和欧盟市场是中国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出口对象,前者的经济低迷一定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面对部分中国企业寄希望幸免于危机的想法,毕马威中国及亚太区主管曾士庭态度明确。
“不可否认,目前中国市场在内需的较强支撑下,多数消费类企业也许还没有感受到经济已经开始放缓,但香港等地的企业已经深有感触,并对不可预知的市场走势忧心忡忡。”另外一位国际评估机构高层告诉记者。
那么,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全球,尤其是中国的实体经济?为了摆脱出口依赖,中国内需启动的新动力源自何方?又对消费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提出了哪些产业升级的要求?
《上海证券报》商学院调研及分析显示,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消费品企业危与机共存。在外需放缓的形势下,出口压力无疑巨大。但从国内市场而言,生活必需品领域仍是抵御风险的主要引擎。另外,中国农村市场将成为下一波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这一点已经成为政府及市场的共识。而消费品企业目前的第一要务,是学会如何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下管理好自己的业务,其中资金管理、规模控制、引导需求是重中之重,在此前提下,开拓新的农村市场及积极扩展融资渠道,都将为企业稳定发展增益。
“必需品”成危机避风港
“在AIG、美林和雷曼兄弟等投行巨人相继倒下后,全球金融市场呈现更大幅度波动。在美国及欧洲,虽然消费品和零售行业受到的打击没有金融业严重,但市场忧虑经济陷入衰退,消费者信心已经开始下挫,尤其是悠闲消费下挫。”毕马威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
截至2008年8月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市场已经呈现放缓趋势,其中服装业销售额增幅由去年8月的5.37%降至今年8月的1.20%,休闲娱乐从去年的5.85%降至今年的2.28%,汽车及零件,百货,酒店业的营业额增幅也已经开始大幅下挫。“受此影响,企业利润将下降,继而触发企业破产。”毕马威报告预测。
但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在这种形式下,美国的食品销售额却仍旧保持快速增长,今年8月的数据为同比增长6.86%,远高于去年8月3.96%的增幅。
专家对此分析,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成为内需的重要领域,在此产业链条上的生产及销售企业或可成为业绩避风港。而这一结论在中国同样适用。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等数据库数据分析,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额和工业利润同比增幅回荡,但消费品零售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长。而在消费品类中,房屋及汽车销售分别出现15%和8%左右的负增长。“这说明,在经济信号开始预警的情况下,非必需品类的消费一定首先开始下挫。”毕马威亚太区零售业务主管George向上海证券报表示。
另一个值得消费品企业关注的趋势是,依托出口的发展模式有必要积极向内需转身。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产品总额占部分出口额的40%以上,这一比例远超日本、菲律宾、越南、韩国等众多亚太国家。“整个亚太区市场与欧美需求紧密相连,其中尤以中国依存度高。一旦欧美市场需求放缓,中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于是,如何开拓中国本土市场成为众多国内消费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重要战略任务。而他们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