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席草织就致富路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图)
上世纪70年代,江背镇质量优良的席草开始受青睐;30多年后的今天,清香、美观的江背草席仍是市场热销产品。
种植席草能增收
早就听说,兴国县有种植席草的传统技术,编织草席的精湛工艺,素有“村村种席草,户户闻机声”的美称,而该县江背镇则是草席之乡上的一颗明珠。
江背镇具有土地肥沃,气候四季分明,水利设施便利等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有利于席草的种植。上世纪70年代起,江背、洛光、茂源等村开始种植席草,纺织机在农户家里随处可见。
然而,这样一项效益可观的产业,其发展之路并非顺风顺水。1993年,因销路不畅,席草都卖不出去,堆积在农民的仓库中,只能拿来做燃料,农民种植席草的信心大跌。为此,该镇出资让农民留种,并把席草当作新型产业来抓,同时引进席草加工厂,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保证村民利益,另外派出干部前往闽、粤等地开拓市场。
在政府的引导下,这项传统产业终于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全镇种植席草的农户发展到2000多户,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仅此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600多元。
品牌建设升值大
在席草产业发展之路上,要想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品牌化建设须先行。如何形成产业品牌?成为兴国席草产业发展中的一项新课题。
兴国县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努力打响兴国席草产业品牌。内,是提升草席品质。该县着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方位、覆盖广的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对种植环境、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实施有效的质量安全检测和监控,确保席草从田头到床上全程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控。同时,该县扶持壮大、嫁接改造、开放引进一批席草加工龙头企业,组成一个有机衔接、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产业群。该县还对外做活宣传,经常派出干部前往闽、浙、粤等地参加推介会,积极宣传席草品牌,并建立了“兴国席草网站”,实现“兴国席草”品牌宣传全球化。目前,该县注册了“兴隆”等商标。
与此同时,该县还以科技提升品牌。天气及晾晒场地一直是发展席草产业的瓶颈,如何解决瓶颈?该县在发展产业的调研中注意到在农村有许多闲置的烤房,便尝试利用烤房烤制席草,烤制的席草质量更好、色泽更青,明显好于靠阳光晒干的席草,这样一来,无论天晴下雨,有没有宽阔的晒坪,都可以通过烤房烤制出质量上乘的席草,而且经济效益可观,每公斤席草的价钱要高出晒干席草0.6元至0.8元。
走访中,江背镇洛光村的张秀英乐呵呵地说:“以前我们的草席只是在本县及附近县市销售,现在不仅畅销闽、浙、粤等国内市场,而且还卖到欧美和东南亚,价钱比以前也高出2成左右,这都是品牌带来的效益啊。”
合力拓展大市
近年来,兴国县席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优势产业,它还需要各方面合力合为,共同为兴国席草开拓市场。
建立龙头生产企业,实现现代化产业化生产。由于席草加工大部分是由家庭作坊完成,受资金限制,规模难以扩大,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差。应由政府牵头,引进具备规模化生产实力且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建立现代化专业化生产工厂,使生产不受天气等的影响,在土地、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适当优惠,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经营草席加工厂10多年的陈过房建议,企业要对兴国席草进行注册,使用统一的包装,统一的品牌,防止假冒的不良影响。
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空间。业内人士认为,席草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市场需求,为扩大市场覆盖面,应对席草进行权威认证,并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加强宣传,主动把席草推出去,努力占领城市高端市场;成立席草经纪人协会,在大中城市设直销点;同时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销售价格,扩大农村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