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闭门座谈测风向 企业盼外贸再出利好
交易会首日交出的数字就“不好看”:广交会官方昨日公布的客商统计显示,首日到会采购商总数为33000人次。去年同期公布的数据则为40022人次,同比减幅高达17%!与此相对应的是,广交会官方成本届广交会的海外采购商邀请力度为历史之最,邀请总量为85万户,比上届增加1。32倍。
这一数字与参展商们的感觉相符。一位福建来的参展商向记者开了个玩笑:“我昨晚到展馆附近的酒店吃饭,20分钟上了10道菜!老板跟我苦笑说,本来以为今年广交会生意好,就多请了几个厨师,没想到人反而比以前少了。”
企业期盼看清政策动向
采购商到会数字,还只能说明人气下降。更可怕的是全球金融动荡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是对经济形势走向的不确定性;二是对贸易风险控制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这次来参加广交会的参展商和采购商都显得非常小心谨慎,不敢随便签单。
据《重庆晨报》报道,开幕首日,整个重庆参展团在广交会上斩获的订单数为零!
“不确定,不确定,还是不确定。”上海一家大型纺企负责人以此来强调自己对目前形势的感觉。他说,今年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可以,后来又“一路风风雨雨”。这家企业的1至8月的出口成交额增幅降至历史最低点,只有1。95%。
重庆一家农业制造企业的老总对未来忧心忡忡:“明年不确定因素很多,现在只能看到一两个月的形势。”这位来自重庆的参展商表示,受金融海啸的影响,今年下半年的西欧市场下滑得非常厉害,一些老客户所在的企业纷纷减员,有的公司将员工的上班时间缩短为3天,“现在那边的企业都在忙着应付如何过冬,无暇顾及在中国的采购”。
有些企业却认为欧美经济衰退可能带来契机:从理论上来讲,经济不景气,人们会更倾向于消费中低端产品。安徽的一家轻工企业就抱有这种心态。
安徽一参展商张先生在给欧美市场的老客户发送邀请时得到的答复是:库存过多,这两年都不准备订货了,“后来广交会时这些客户果然没来”。张说,客户的减少、成本的上升,甚至引发了公司一些业务人员的精神恐慌。
而政府政策的动向也让他们不安。张先生分析说:“理论上,目前国家主管部门的政策走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保出口,一种是开启内需。如果是后一种的话,我们外贸企业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出口风险控制成为共同话题
风险,是买家和卖家都在担心的问题。“金融海啸下,许多国家的汇率情况都很不稳定,这让做外贸的风险陡然增大。”辽宁忠旺集团的一位周姓副总说,尤其是澳元最近升值很快,使得其澳洲市场很难启动。汇率振幅加大,使得买卖双方都不敢轻易签单,因为现在外贸一般都是货到支付,这样一来实际的结算金额变得难以估计。
而金融海啸下的欧美国家,企业破产倒闭的情况渐多,支付风险也在加大。不少企业在座谈会上反映,很多欧美企业频频出现的“丢单”现象让外贸企业胆战心惊。由于财务危机,欧美客户宁愿不要订金也要弃掉签好的订单。
风险控制机制成为昨天“外贸形势座谈会”的共鸣。高虎城表示,近期将联合人行与中信保推出针对外贸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一些企业也在自救,比如通过行业协会进行风险预警,互相告知哪些客户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