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触发纺织行业升级转型
首先是确保资金供给。“今年要继续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在资金供给上的积极作用,并在区域上合理布局资金供应链,足额安排资金规模。”马占平在阐释调控思路时表示,同时要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开展棉花收购的信贷业务。他还透露,近期将出台收储棉花的政策(主要针对新疆棉),以稳定棉花价格。
农发行副行长尉士武9月底也公开表示,将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积极组织优势企业入市收购;并加强信贷支持,调整客户结构,尤其积极提供技改贷款,支持更新大型打包机的资金需求。
而对于纺织企业来说,资金紧张是目前约2/3企业面临亏损和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宏观政策上是放松信贷、降利率了,但这离企业拿到贷款还有一段距离,我指的是要改善整个金融系统服务的机制。”杜钰洲向本报记者强调说,政策上应该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完善例如小额贷款银行这样的机构。
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为兼顾纺织业和棉农的利益,马占平认为,应该加大对棉农的财政支持补贴力度,建立“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而不能靠提高棉价来单方面保护棉农利益,目前的市场形势,纺织业难以消化高棉价。
同时,为缓解国内纺织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还将适时调整棉花滑准税政策。此前,财政部经过调研并报国务院批准,从2008年6月5日至10月5日,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将进口价格较高的高品质棉花适时从量税从570元降至357元。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无法回避
“外部形势差,对纺织业是好事。”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提出,外部压力才能促使中国的纺织行业进行产业转移、升级,以实现结构调整的结果。
杜钰洲也对本报记者说,市场机制是最好的出路,“企业的升级转型不是号召出来的,而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在经济周期的调整压力下,使得企业必须要走升级转型的道路。”
如果外需一直旺盛下去,企业都愿意重复简单的加工工作而不愿意花大力气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自发改革很难实现。山东省某大型纺织流通企业负责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今年以前由于出口形势好,资金环境宽松,山东省很多企业都在扩张规模,“现在的情况是差不多1/3都停产了。”
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山东省纺织、棉纺和纺织服装制造三项投资均为负增长,其中,棉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0%以上。
出口环境恶化、成本增长、资金紧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目前纺织行业的困难所在。尽管前述调控政策确有缓解成本和资金问题的意向,但是,出口环境的恶化和纺织企业内部的结构问题,明确的表明: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靠政策可以解决的。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均表达了政策扶持对于缓解整个行业困境的“杯水车薪”的作用。
“不单是我们棉纺织行业,这次经济周期,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调整,由于需求萎缩,‘救市’政策也起不到什么帮助。”上述企业负责人还举例说,银行都看淡了整个纺织行业,惜贷现象明显。
杜钰洲表示,纺织业的内需目前是稳定的因素,而宏观政策上应该进行税制改革,以利于行业跨地区配置资源,“现在税负增幅高于销售额增幅,改革空间很大。”
资料显示,今年1-8月,纺织行业内销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贡献率与前两年度相比继续扩大达到78.26%,同比增加2.33个百分点。
正如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朱兰芬说的那样,善于在“危”中抓“机”,才能平稳“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