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中山服装产业出现“暖冬”


http://www.texnet.com.cn  2008-10-20 09:30:33  来源:中山日报 收藏

  核心提示

  生意社10月20日讯 记者从本届服博会上获悉:广东服装产业正遭遇"寒冬"!2008年,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电力土地资源紧缺、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广东服装生产放缓,出口受阻,效益下滑,内销不旺,产业经济发展形势异常严峻。但在此背景下,中山服装产业却逆境飘红,今年前8个月,服装出口同比增长8.2%。

  虽然如此,中山的服装企业与省内其它服装企业一样,仍然面临严峻问题。如何走出寒冬?专家表示,增加产品设计含量,提高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是关键。

  广东服装产业遭遇“寒冬”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昨日披露:全省服装生产总量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减少0.03%,是国内主要服装生产省份中唯一出现产量负增长的地区;全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下降了30.1%,预计今年出口将减少100亿美元以上。

  “我的心情复杂。”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说,他预测,广东服装第一大省的地位岌岌可危,年底很可能被浙江超越。

  质量的超越更可怕。刘岳屏分析说,和浙江、江苏山东等服装大省比较,我省服装行业效益下滑,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高达26.4%,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2%。在同样面临国内外不利形势下,浙江规模以上企业数接近广东的2倍,利润总额接近广东的5倍,亏损企业亏损额几乎与广东持平。这些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广东服装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空间小,盈利能力下降,市场渠道单一,受出口环境影响突出。

  种种迹象表明,广东服装产业遭遇了“寒冬”。

  中山服装产业逆市飘红

  中山有服装企业4200多家,和全国纺织服装业一样,今年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由于我市积极调整纺织服装业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服装业自主创新和升级转型,上半年纺织服装业仍以12.18%的速度增长,7、8月的生产总量环比虽有所回落,但是同比依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以服装生产大镇沙溪为例,今年前9个月工业产值(大部分来自服装业)同比增长13%。

  与生产相对利好交相辉映的是,中山服装出口也是逆市飘红。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山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增长8.2%。在全省同比下降30.1%的“大气候”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中国休闲服装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沙溪、泉州、温州等多个有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了以上海、江浙为代表的“海派”服装、以福建为代表的“闽派”服装和以广东中山沙溪等为代表的“粤派”服装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沙溪镇有服装企业1400家,从业人员8.76万人,年产销90多亿元,年创汇近3亿美元。

  副市长冯煜荣结合全国服装产业的新走向分析说,中山纺织服装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辐射效应日益显著,产生了“沙溪休闲服”、“大涌牛仔”、“小榄内衣”等影响力较大的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大的服装经济圈和区域核心竞争力。

  “淹水效应”提升服装产业

  中山和广东其他服装产地一样,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等地区,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建设和资本运营相对滞后,服装企业平均利润率低。

  中山的服装产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走出“寒冬”?

  正如金融风暴成就了香港顶级大公司一样,那些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最终在新一轮洗牌中站稳脚跟并快速成长。产业调整所产生的“淹水效应”,将使一批产品附加值低的中小企业退市,并扭转同质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状态;与此同时,行业优势资源将向优势企业整合。

  “把产品做得更好一点,把牌子叫得更响一点,把服装卖得更贵一点。”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分析认为,任何行业在高速发展后一定有一个调整期,服装产业也不例外。服装行业的大突围,以前靠的是“勇者”,如今更多靠的是“智者”。

  增加产品设计含量,提高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以质量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拓展商业渠道,加强资本运营,将是中山等地服装产业发展的方向。设计和销售是服装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两端,这也是中山许多企业今后的发力点。

  柏仙多格、三番、霞湖世家、埃古等一批自主品牌先后崛起壮大,通伟、胡氏兄弟等企业积极谋划从贴牌向创牌转型,他们正是中山服装产业发展的“主流民意”。

  蒋衡杰还以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例子说明,服装业界必须“抱团作战”。广东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也认为,可以打造区域服装品牌的整体竞争力,摈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广东商业文化,可以让在某一门类中做得最好的企业打头,别的企业可以采取入股等方式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格局,这样才能无敌于天下。

  走过1988~1997年服装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和2000~2006年产量快速增长的第二阶段,从2007年末起,中国服装产业开始进入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阳光总在风雨后。蒋衡杰、刘岳屏等国家、省服装行业权威人士对服装产业的前景看好。“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太快,而且越卖越便宜,但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传统产品人人离不开,而且越来越值钱。”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服装  服博会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