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击垮了佑威? 左倾冒进主义
佑威国际在2008年报中指出,由于中国内地对于环保事物的重视,国家环保政策开始紧缩,集团因应情况调整发展策略,搁置建立上游纳米房子产品处理基地。业务调整令数年前购入的部分纳米处理设备暂时未能产生预期经济效益,因此做出3620万港元减值拨备。同时,集团另一负责纳米技术科研和海外推广的合营公司投资多年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故做出4500万港元投资减值。
杨磊明透露,目前佑威国际的重组工作仍在进行,尚无法确认全部债权人数量,也未发现公司投资非主业外的大笔资产。对于有其它媒体报道指管理层是否涉嫌恶意转移资产的情况正在调查了解中。
盲目扩张资金链紧张
与在香港全部采用直营的方式不同,佑威在内地门店主要借助特许加盟方式拓展。截至今年3月底,佑威的内地专卖店曾遍布全国18个省份,覆盖92个城市,销售点达到516家。
不过,为加强特许经营网络灵活性,加强对零售商的鼓励,佑威仅向特许经营代理收取存货成本,而不收取特许费用。这意味着,在销售景气的情况下,佑威能够借助较低的加盟门槛而迅速扩大网络,从2003财年到2008财年,佑威在大陆的销售网点数量增加了一倍。但在消费不景气的时候,佑威持续扩大的网络不但未能带来规模效益,反而令公司的资金链日益紧张。
佑威国际今年8月公布的2008财年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3月底,公司已动用8.9亿银行信贷额,净借贷4.5亿港元,净负债资本比率高达27.7%.
长期关注零售连锁行业的深圳赛马投资总裁刘冰云表示,零售连锁行业必须保持足够的现金流才能维持其高速正常运转,而当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粮草”。“如果你把钱过多地用于扩张,再遇上需求不振,资金链很容易断掉而遭受灭顶之灾”。刘冰云说。
而对华南服装市场颇为熟悉的某品牌设计总监李飞跃也表示,国内一些比较好的品牌,其实都在牢牢地控制终端,而不能单纯地依靠客户。“你去年有1000个客户,但是当市场不好的时候,你可能只有500个客户,这个时候,如何及时地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调整就显得十分重要。”
财报显示,佑威的销售网络还包括ITAT设U-RIGHT专区及专柜,以及在吉之岛销售中高档次的品牌U-ZONE.在潮流服饰领域,佑威还在大陆一线城市设立SEVENDAYS品牌。杨磊明透露,佑威国际倾向于全部资产出售,现已有4-5家公司表达了收购意向。包括香港上市公司、私人企业以及内地在港的窗口企业。全部资产清理及转让事宜有望在3个月内完成。
观察
资金链只是表象管理短板是内因
在行业资深人士李飞跃看来,休闲服饰的成本非常透明,各个牌子之间在价格上可以腾挪的空间很小,最重要的就是看谁能够把管理跟上来,把营销的质量提上去。
李飞跃认为,现在的市场已经处于一个饱和状态,休闲服饰类产品目前处于同质化竞争时代,佑威的品牌形象与店面形象缺少创新也为破产埋下伏笔。
“佑威在迅猛扩张的同时,管理和营销的短板迅速暴露出来,走到今天应该并非偶然。拿美斯特·邦威和以纯这两个占领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国内休闲服饰来说,由于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他们总能不时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李飞跃说。
对此,深圳市服装协会张洪涛副秘书长认为,金融海啸对华南地区服装产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还很难去判定,具体要看每个企业的资金链条状况。“但是,不要盲目扩张,做好过冬准备,把粮食备好,这才是上策。”张洪涛说,现在扩张越快,资金受到外部的影响越大,很难从根本上把控风险。
“危机来的时候,冲走的是沙子,留下的是金子,佑威触礁破产对业界或许有警示作用。”李飞跃认为,一些靠代工生存的制衣厂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对于一些具有自主品牌的处于成长阶段的品牌来说恰恰也是发展自己的好机会。“出口受影响了,但内需总是有的,重要的是怎么去经营。”李飞跃说。
“我并不认为零售行业出了什么问题,关键还是看各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去年在香港上市的不少内地零售企业财务状况很不错,目前对于这类企业正是一个好的收购机会”,杨磊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