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陈全生:改革增值税减负中小企业
按照传统的统计方法,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是指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而对于规模以下的企业来说,在目前的环境下,生存状态更为艰难。
保护中小企业生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保经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失业人群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观望,或者去中西部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订单减少、人民币升值,2008年是中国企业“大考”之年,特别是对中国非公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其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所有的不利因素集中爆发了,大企业还能维持下去,可是,对于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来说,倒闭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浙江康恩贝集团营销顾问祝匡善说。
祝匡善分析目前倒闭的中小企业分为三种情况:一部分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和亏损导致关闭,更多的是暂时关掉企业持观望态势,或者干脆关闭当地工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去。
“据我了解,有一些企业关掉在浙江的工厂,带着工厂少数负责核心技术的工人,投奔中西部地区寻找机会,毕竟那边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当地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祝匡善说。
温州作为浙江省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其现状可视为该省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的缩影。
“现在,温州当地倒闭的中小企业还是很多,由于出口订单的大量减少,单纯从事贸易类的中小企业倒闭情况最严重,特别是从事服装、鞋帽类业务的企业。”温州一家汽配企业的负责人远征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政策利好接连出台
在央行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后,远征所在的企业获得了当地银行的首批贷款,对于公司来讲,大大减轻了公司现金流紧张的状况。不过这是一家在当地排名30强的企业,与他们相比,规模较小的企业根本无法获得同样的待遇。
据光大银行一位管理人士介绍,自从政策对中小企业贷款倾斜后,国内各大银行都在贷款总量上,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不过,目前各家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工作,却比任何时期都要谨慎。
“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对于银行来说原本就非常谨慎。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说以前我们一个月能完成十家中小企业贷款审批,那现在我们快马加鞭也只能完成五家企业的审批。”该人士说。
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十项措施,旨在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其中两项涉及中小企业,即“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和“提高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不论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还是出口退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确实都是利好消息,不过还要看力度有多大。对于外向型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任秦宝波说。
不久前,刚刚在浙江地区完成调研的国务院参事陈全生表示,对于占到非公经济99%的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只能给其中一小部分企业救急。“不仅如此,面对订单量的锐减,仅仅通过给予中小企业资金支持,是起不到作用的。市场减小了,拿不到订单的企业还是要死掉。”陈全生说。
“还有在税收方面,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减税方案,特别是在增值税方面的改革。只有把这些根本问题区分开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陈全生说,“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已经迫在眉睫,必须立刻入手。否则,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所带来的闲置劳动力,很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保经济更要保就业
长期在各地从事调研工作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介绍,如果企业倒闭,直接导致的影响就是出现更多劳动力失业。而闲置劳动力的增加,最终将大大提高社会的不安全隐患。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主要吸纳了两类就业人群,一类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另一类是大批的农民工。其中,农民工的再就业是最难消化的问题。而且,目前的农民工群体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长期调研,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新增劳动力,已经是第一批进城务工人员的后代。他们没有耕作的基本技能,而且,从他们的心理和成长环境来说,让他们离开城市回到农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陈全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