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因素变动深刻影响我国进出口走向
一是企业用工成本逐年增加。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企业用工数量大增,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特别是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要依法为工人上足“三险”,支付加班工资,造成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升。
二是原材料和能源等价格全面上涨。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的推动下,国内市场相关产品如石油、煤炭、钢材和农副产品等价格也大幅上涨,出口加工企业成本压力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口成本,对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是工业制成品价格涨幅远落后于初级产品。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竞争激烈的制约,工业制成品价格涨幅远落后于初级产品,仅靠提价转移原材料成本上升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出口企业利润受到挤压。
四是企业环保支出明显增加。近年来,各级政府开始强化环境保护的执法和惩治力度,污水处理、废气回收净化等强制性环保措施成为企业运行的先决条件,对排放不达标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实施限期整改、依法关闭等措施,从根本上加大污染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这对于以前环保不达标或环境违法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自然加大了成本支出。
从短期看,这些成本快速上升使我国外贸企业难以在价格上迅速作出反应,必然使其利润受到极大影响,甚至陷入亏损。尤为不利的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逐步蔓延,世界经济减速使境外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大大削弱,使我国外贸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来转移成本上涨压力的空间受到极大压制。
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构成对出口的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可利用的国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减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期行将结束,特别是出口增长速度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下降,进入相对低速增长期。
第一,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在短期之内难以见底,有可能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危机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危及经济基本面,未来经济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外部经济放慢甚至衰退持续两至三年,全球经济将面临规模巨大、历时可能很长的再平衡过程。这决定了在短期内外需将会继续减弱,经济增长唯有靠内需推动。相对于中国经济的总量而言,外需增长将不再是无限的,即外需增长的速度将很难继续支持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
第二,境外对我国商品的需求面临压力,主要经济体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大。尽管近期布什政府频频救市,但占美国GDP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增长乏力,进口需求大大减弱。今年前8个月,中美贸易额增幅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新兴经济体增速高位回落,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对我国出口造成更大的外压。根据有关测算,美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75个百分点;欧盟经济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子产品将下降千分之十五;纺织服装业将下降千分之五。
第三,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极有可能重新抬头。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大幅放缓,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高筑贸易壁垒美欧遥相呼应。这将对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全球通胀加剧,能源资源价格持续高企。通胀升温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原材料价格涨幅多逾20%,国际海运费也涨了30%以上。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成本落差缩小,长此下去,我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将渐被抵消,出口竞争力下降。经过长期高速增长,我国许多商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接近极限,难以继续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保持高增长,只能使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和需求增长速度保持一致。
第五,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难以为继,很可能会出现下降势头。当前,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飙升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国际能源原材料的美元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难以为继。因此,从一定时期的均价来看,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将可能会逐步下降。
综合以上因素,我国进出口贸易很可能会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期。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可能在15%至20%之间。从2009年开始,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速将可能会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下滑,增速可能会在15%以下。贸易顺差可能保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
从五方面改善外贸政策促进外需增长
第一、进一步完善外贸政策。要加强对重点出口商品的监测,在保有压,帮助出口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缺问题和汇率风险防范问题。同时,要对近两年的出口退税和其他相关政策的效果进行清理与分析评估,尽快出台适应目前新形势的外贸政策。
第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为了稳定出口,应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考虑到目前我国面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政府应暂时放慢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节奏,甚至在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实行小幅度的贬值。只要人民币持续几个月对外不升值或贬值,出口企业的信心就会慢慢恢复,游资进入中国的趋势会有所抑制,等到第四季度,再挑选合适的时候,启动和加快人民币对外升值的步伐,也能实现今年人民币汇率调控的既定目标。
第三、大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继续实行出口产品的地区多样化。借助于新兴市场扩大出口,通过向中东、俄罗斯、拉美等地区的出口增长,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
第四,积极有序组织劳动密集型等外向型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缓解因出口放缓带来的国内就业压力。
第五、积极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同时,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内部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
(作者系高级统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