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上涨 助推众多浙江中小企业换装备
生意社10月27日讯 湖州南浔区和孚镇集中着上百家规模不等的纺织企业。最近,在当地一家纺织厂里上班的纺织工人老唐忙着适应厂里新来的机器,因为,今年下半年,厂里老式的纺织机陆续下岗,取而代之的将是国内最新式的纺织设备。这些设备全部上马之后,厂里大概可以节约一半人工。
新的纺织机节约一半人工成本
湖州成峰纺织品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中等规模以上的真丝纺织企业,厂里70多台纺织设备都是老式的加捻车。听说新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一定的人工成本,公司负责人孙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决定购买3台先试试。
当地纺织企业用得最多的加捻车,是上世纪80年代国内一些大型纺织企业淘汰下来的老式纺织设备。如果从厂家购买全新的加捻车,一般市场价在1万元左右。相比较而言,新的倍捻车则要贵很多,目前国产倍捻车的市场价在13万—14万元之间。
“从生产能力来说,一部倍捻车可以顶上6部加捻车,而且人工也省了不少。”厂里的技术工沈先生介绍,使用加捻车时,一个纺织工人必须时刻管牢14部机器,但是用了倍捻机,一个人可以管牢5部,相当于30部加捻车的生产量。另外,倒线、翻丝、拼头等工种同样可以节省一半。
在湖州南浔区和孚镇,今年尝试使用这种新式纺织机器的工厂特别多。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一个不小的推动因素。一家纺织厂的负责人说,因为当地企业比较多,每年一到年初工人特别难招。“每年过了10月份就开始张罗招人的事情,还不一定招得到。”
虽然今年的整体经济形势不好让招工难问题有所缓和,但是劳动力成本还是一路攀升。以一线纺织工人为例,前两年一名纺织工人的小时工资只有2.5元左右。去年下半年一路涨到了3.5元/小时,今年,不少企业将标准提到了4元/小时。“企业在这块上付出的成本将越来越大。以前一直下不了决心花大钱换机器,但是今年大家的想法改变了。”一位工厂负责人说。
在一些制造型企业里,一种叫机器手的智能机器人正迅速地进入到不同的操作流水线上。这种由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开发的机器手可以取代很多原来需要由工人手工完成的动作。一位业内人士含蓄地说,机器手取代工人之后,除了可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主要还是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即使24小时开工,也不需要支付高昂的加班工资,很多工厂就是冲着这点来购买的。”
产品竞争力提升了一个档次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技术进步与装备处童处长说,从长远来说,企业更新设备优化工艺流程,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还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如能耗、管理成本等其他各项成本。“另外,只有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产品才具有市场竞争力。”
以浙江依莱特公司为例,从2004年开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董事长江明勇在接受《半月谈》采访时算过一笔细账:引进的平行牵伸机等国内最先进的纺织设备,使车间的用电量下降1/3;使用新的空气压缩机,使80%的用水实现了循环利用,每年还节约电费近100万元。
除了节约人工成本,和孚镇一些开始使用新机器的纺织企业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老式的机器产品完全凭工人手感,最终品质很难把握。使用新机器之后,张力、黏度这些产品标准机器都可以自动控制,纺织过程中断线的几率也大大降低,真丝的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说。“企业利润率增长、创造力增强,就有能力扩大再生产,反过来又会帮助工人就业,相信这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