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袭来 纺织企业“选订单”
生意社10月29日讯 “以前国外订货商都要求丝袜每双一个包装,现在通常是几双一个包装。”梦娜袜业董事长宗谷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外订货商甚至已经开始从包装上省钱了。
记者从本届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上了解到,整个纺织行业上下游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危机和挑战。当然,就中国纺织基地之一的绍兴而言,除了华联三鑫和江龙等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个别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还算良好。
在纺织博览会上,很多参展企业都表示,今年的订单量已经较去年明显减少。纺织企业在面对外需市场的萎缩时,还要面临来自其他很多方面的压力,除了多被谈及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还包括来自资金方面的制约。
绍兴县相关领导向本报记者介绍,今年以来,银行对纺织等传统产业企业的贷款明显收紧。这种形势的改变是很多企业原先没有预计到的。部分企业在既定的发展战略上行进,作出扩大产能的计划,在去年已经订购了新的生产设备。今年信贷收紧后,一些企业的生产设备款无法按期支付,只好动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支付,造成流动资金短缺,以至于出现难以支撑的局面。
尽管进一步上调出口退税率给了纺织行业一定的信心,但上述人士呼吁,银行应该进一步支撑传统产业,支持传统产业渡过难关。
绍兴县县长冯建荣对《第一财经日报》强调,不能“一叶障目”,相对于绝大多数绍兴纺织企业来说,江龙等企业只能算是个案。
当然,冯建荣也强调要“一叶落而知秋”,言下之意纺织行业已经面临很大的困难,企业应该有所心理准备,并且积极应对。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减产,以减少库存,降低劳动力成本,降低企业风险。很多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减产并不表示没有订单,而是企业已经开始在选择订单。
一位纺织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已经开始拒绝两种订单,一是大订单,大订单的利润相对较薄,在现在的行情下,企业宁愿生产利润丰厚的小订单来保证利润。另外被拒之门外的是付款周期长的订单,受人民币升值以及外国企业资金困难等多种影响,纺织企业已经提高警惕,压低付款周期,以便可以及时兑换人民币,同时降低收款风险。
此外,很多公司开始有意减少库存。吉林化纤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开始从压缩库存等方面着手抵御风险。实际上,新乡化纤已经公开表态,受产品积压影响,公司部分车间已经停产。
目前,已经有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将目光转向内地,但纺织行业的上游企业,如纱线、化纤、面料的生产商对此感觉并不乐观,因为即便他们多对国内企业出口,国内的服装企业的出口依存度很高,严峻的出口形势仍然会间接对他们产生影响。
当然,纺博会期间,亦有积极的声音传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全球金融危机最终可能对中国纺织出口有利。原因在于,在本次金融风暴中,中等收入人群财产受损最严重,他们的消费由百货商场转移到超市。在成本相对优势下,中国是欧美发达国家超市商品的主要供应商,未来这部分消费空间的扩展将给中国创造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