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能否解决亚洲经济过度依赖出口问题?
亚洲经济延续历史性轨迹
亚洲经济为何如此高度依赖出口?回顾西方国家的贸易历史,发现这是一个历史轨道的迁移。
目前的中国正在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比如印尼、马来西亚以及印度等也正在充当着这种角色。这些国家都有着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输出大量低成本的产品。
19世纪的时候,世界工厂的厂址还在工业化的英国,到了20世纪的时候,美国成了世界工厂。20世纪末的时候世界工厂开始向亚洲转移,到了21世纪以后,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新厂址”。
正是由于处于中国制造甚至亚洲制造的时代,因此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相对比较重。但是杜奇华教授认为,也正是由于亚洲制造业中大部分都是低档次的产品,所以当欧美出现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时候,并不会对亚洲经济产生过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只会在10%-20%左右。”
而且“世界工厂”的厂址也在从中国慢慢迁移出去。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正在经历一场“突围”。
“中国制造”一向以低成本取胜,但近5年来,中国的出口价格一直在上涨。瑞银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2003年以前,从中国进口的鞋服类、玩具以及纺织品的价格每年下降约3%,但在2003年之后,每年的涨幅达到3%至4%。”导致“中国制造”涨价的因素有多种: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
英国PAL集团执行董事理查德·布鲁切安尼表示:“中国不再是一个便宜的选择,制造成本以显著的速度上升。对简易产品制造商来说,中国将不再是廉价之地。不过成本的上升却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整体质量的提高。”
杜奇华认为,在欧美金融危机传导至实体经济后,欧美经济受到了巨大影响,但是相对而言,亚洲卷入的程度不会太深。“因为亚洲金融业的不发达,”杜奇华表示,“也正是由于处于不发达的历史时期,因此很多高杠杆的金融产品没有接触,并且亚洲金融机构的防范意识都普遍比较高。”
拉动内需是否有可行性?
随着亚洲经济出口受到欧美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深入,业内舆论纷纷认为,应该拉动内需以应对危机的影响。
据美国彭博社10日报道,由于欧美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放缓、进口需求减少,很多亚洲国家一改多年来财政投入上秉承节约的传统,开始通过加大投入、减少税收等方式拉动本国内需。
亚洲金融风暴时担任IMF亚洲负责人的休伯特·奈斯也称,“中国如果调动起内需,不仅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对抗全球不利因素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但是,亚洲经济体靠大力投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并非风险全无。杜奇华教授指出,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拉动内需的政策不可行。
一个国家GDP的增长主要靠三个方面,一个是出口,即出口越多GDP增长越大;第二个是依赖于投资,亚洲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很薄弱,需要投资的项目也很多,在过去几年,国外大量资金投入到发展中国家来;第三个就是内需。
“但是拉动内需也是要在消费者具有消费能力的情况下才能拉动。”杜奇华表示,“金融危机已经日益影响到了产业方面,大量的制造业工人面临消费水平下降的问题。”
并且他认为拉动内需的政策依赖于以下两个条件:首先是处于经济繁荣时期,即消费者收入增加,具有消费能力,其次是不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会将收入的增加抵消掉。
“显然,目前亚洲很多国家并不符合这两个条件。”
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也曾表示,加大财政投入或许只能让经济发展过热,目前亚洲很多国家原本就面临着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