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寒冬 纺企要学会自己添衣
生意社11月4日讯 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先期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已变成如今的通货紧缩、消费不振。在这场危机中,人们的财产缩水、收入减少,已导致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急剧下降。从以往的历史和经验中分析,这种经济低迷状况可能要持续5年甚至更长。
国内的纺织服装企业经历了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以及优质劳动力缺乏等等的考验,好不容易过了一个坎存活了下来,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喘息舔伤恢复体力,第二波更为严峻的考验已经扑面而来。
纺织服装企业该怎么办?如何御寒过冬?
政府救市分析
救市赞成派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真正能走向世界的只有纺织服装产品,在质量层面上能与发达国家一比高下的也只有服装产品。况且,纺织服装企业解决了近2000多万人口的就业问题。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所以应该扶持纺织服装企业。
救市反对派认为: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应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应朝更好、更合理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管理意识、服务质量等应不断更新进步,环境保护更应该得到重视,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赚取日益贬值的美元,用赚来的美元拿去治理环境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如果救市,不但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且还是亏本的买卖。
得与失,近期与将来,社会责任和经济规律等不同角度形成了政府高层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最折衷的政策是:把出口退税率由原先呼声最高的15%改成了调高至13%,即有限度的救市。笔者认为:企业想活就得自救,想抵御寒冬就必须自己给自己添衣加暖。
自救招数
1、组成利益共同体
市场营销、设计开发、订单管理、进出口等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用企业间已存的信赖关系组成联合体,强强合作、优势互补、相互支持、抱团御寒。在当前形势下,一个茶话会就能集结诸多相关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并不难。但是,组建后定期协调、互通信息、大度豁达、真诚相待、同舟共济非常重要,如果能成功,1+1会大于2,从弱小会变强大。
2、改变经营模式
服装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客户认识的是外贸公司,消费者熟悉的是品牌。而服装企业加班最多,利益最少,成了无单愁工资,有单愁货期,烦心的事情也最多。所以,当今改变经营模式非常重要。一是从生产工厂改变成贸易公司;二是从服装设计方面进行提升,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
3、改变营销模式
服装企业一年可以举办两次小型展销会,分春夏季和秋冬季。用进口面料做一批流行样衣,样衣可从市场上找,每次展出10个系列,每个系列3个款。既花不了多少钱又提升了产品档次,进而能卖个好价钱。要想战胜竞争对手,要想吸引客户,现成的高品质进口面料是你的秘密武器和制胜法宝,因为面料不易模仿。所谓营销,不是一件产品大致定什么价格才能卖出,而是要找出卖点、强调性能,把自己的产品价格尽量卖高才算是真正有意义的营销。
4、改变产品结构
大单小单结合做,小单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质量管理意识,进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每款5000-10000件的订单如果加工费为12元每件,小订单的加工费能给36元,这时,产值系数、管理难度系数、采购成本系数等等你算过吗?哪个更赚?36元一件的订单获利高是唯一的答案。
5、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品牌服装运营商花大价钱聘请设计师,设计出各种流行时尚的款式,可还没等成本收回,新设计的产品款式就到处都是了,而且价格更便宜,款式更趋合理,最后就变成了拼价格,拼广告的恶性循环。要想战胜对手,还是要从面料质量着手,让面料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来提升自己服装的档次和附加值,使用别人无法模仿的高品质进口时尚面料则是秘密武器和制胜的法宝。
6、尽快缩小企业规模
减轻负担,保持体力是抵御寒冬的好办法,保持合理的生产规模即可,生产任务多时,采取外发的方式最能获利,无论什么行业,实体最不赚钱,遇到什么事情最先倒下的也是实体。所以公司的强弱不看规模、不看人数,而是看利润,人均利润高就是优秀企业,所以缩小企业规模等于保存体力,可以渡过更长的寒冬。
7、防范呆账死账赖账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时,企业开展业务的心情非常急切,这时,非常容易盲目接单,上当中套,最终货款无法收回,这样就加速企业的死亡。繁琐的法律诉讼也会影响正常经营,所以,吸引力越大或者投入很大的订单需要特别谨慎对待,三思而后行,确保经济利益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