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嵊州领带业的美好日子是否依旧?
11月7日,立冬,寒雨忽袭嵊州。
气温骤降如同金融危机般来得毫无征兆,同样波及这座以出口领带而名声在外的山城,早前几个月,已有业内人士预测,处于全球领带销售链底端的嵊州,可能会因为经济动荡而进入“寒冬”。
在当日举行的“嵊州领带服装产业发展规划论证会”上,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30余名与会者,只有当地官员、民营企业家等不足8人还不忘工整地系着领带,其他响应者寥寥。这一切似乎暗示着,领带产业的最好时光,已成过去。
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嵊州领带出口额5515万美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2%,增幅同比下降大半,在随后两个季度,未止降势。
嵊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秋平在会上称,“(领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集体提价暗示缺乏定价权
仅在半年前,至少占全球70%领带产量的嵊州产业集群发起“集体提价门”事件,当地决策者曾对此表示出乐观。
4月2日,嵊州领带集体提价信号从坊间传出。尽管此前针对国际市场的3次提价均以无疾告终,但这并未能影响到此次决策者的决心。
一个细节是,此前几次集体提价“流产”,失败的理由还包括当地企业的“抱团提价”意见不坚决。
在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危机时,这项决策得以推行,其背后的积极推手,系今年被推选的嵊州市领带行业协会会长金耀,他的另一项身份,是当地最大领带企业——巴贝集团董事长。
金耀“上台”后做了一件事,给会员们算了一笔明细账,直陈当前企业面临困境。
其一是汇率调整,目前人民币升值近5%,去年4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7.724元,今年同日是6.996元;其次是出口退税下调2%,土地税上调0.3%;《劳动合同法》实施,提高销售成本1.5%;第三是真丝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年初白厂丝每吨16.7万元,现每吨18.58万至19万元,上涨12.5%。
金认为,以上种种因素,压在了出口均价约为2.35美元/条的领带上,将直接导致全行业陷入微利或亏损状态。如果每条领带提价5美分,嵊州领带产业就可以多得2000万元净利。这番表白,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
抱团之后,嵊州领带企业与部分美国公司的谈判越占优势,4月30日,在经过近20天的博弈后,包括巴贝集团在内的7家领带企业接到美国公司通知,同意5月1日起,每条色织真丝领带提价0.1美元。
5月9日,嵊州市上报的《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嵊州领带协会企业集体提价应对出口困境的做法和启示》,被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专报信息》采用—— “这次集体成功提价,与以巴贝集团为代表的嵊州现有8家领带企业齐心协作、团结一致,是密不可分的。”
这个看似完美的提价样本,在“嵊州领带服装产业发展规划论证会”上被浙江理工大学课题组再次提起,报告认为,“嵊州领带产业面临买方垄断,一个国外订单会吸引很多企业,嵊州企业自己无定价权,在销售链上,只有通过抱团合作来影响终端市场,这也是当前嵊州面临的困境之一。”
占八成市场仍受蚕茧掣肘
来自嵊州市领带协会的数据显示,嵊州市现有领带企业1100多家,其中销售超亿元的领带企业11家,年产领带3.5亿条,占全国市场80%,产值超过100亿元。
在嵊州领带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中,尽管已经拿下全国领带市场八成江山,但尚未完整的产业链,同样令嵊州领带掣肘其中。
来自《嵊州统计年鉴2007》数据表明,2001年嵊州当地自产蚕茧为2517吨,可缫丝335吨,为历年最高,随后逐年下降,但对每年需要7000余吨真丝的嵊州领带行业而言,更多的原料订单必将流向周边地区或者内地。
一业内人士表示,2005年以来,领带需要用的原材料一直上演着“过山车”行情,价格在10多万/吨至30多万/吨之间摇摆,这导致企业的领带成本难以控制,销售又必须依靠采购商,两头都受制于人,利润自然上不去。
嵊州市领带协会副会长周庆余称,嵊州领带用的真丝主要来自嘉兴市场,利润空间受到丝供影响,目前,已有几家大型领带企业酝酿到广西、云南筹建桑蚕基地,减轻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单一领带业集群艰难转身
业内人士认为,嵊州领带“集体提价”的另一层意义是,它为浙江“产业集群”在面临外部环境压力时如何走出困境提供了样本。
这个产业升级的样本仍然在扩张。目前,以提升改造中国领带城为目的的“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已经报送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来自《嵊州领带服装发展规划》表明,嵊州将利用真丝色织产品的技术力量优势和大提花剑杆织机的集群优势,把单一的真丝领带生产链延伸到以“丝绸”为主题的服装加工和床品加工。
届时,这个以“领带”为主题的产业集群,将在经济最困难期间,完成升级与转身,和以“化纤”为主题的绍兴轻纺城形成“相望”格局,但产品却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