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合信专家畅谈广东非织造布行业发展
生意社11月11日讯 2008年10月20日-22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期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记者特邀采访了行业内知名专家郭合信先生。郭老从事非织造布事业已经20多年了,曾经写过上百篇和非织造布相关的文章及通讯,其中筛选出的50余篇已经汇编成书《论中国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郭老针对广东省非织造布三十年来的发展历史、现阶段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未来的发展战略等方面详细向记者做了介绍。
郭老指出,首先应该肯定广东省非织造布工业三十年发展的成绩。广东是最早发展非织造布工业的地区之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1978年,广东省率先开始发展非织造布梳理机、喷胶棉、衬布;1982年开始,广东最早开始发展纺粘非织造布;1995年,开始发展水刺非织造布。广东是国内纺粘法非织造布工艺的发源地,到目前为止,省内的纺粘非织造布厂数量仍在全国占多数。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动了全国纺粘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广东省非织造布市场非常活跃,十多年来,进出口量一直稳居全国排名前列。
然而,随着全国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的兴起,广东省非织造布工业逐渐显现了一些问题,如发展速度缓慢、结构不均衡等。目前,占全国总量比例也从二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下降到五分之一左右。近十几年来,基本上没有先进的生产线上马,而且原有产品更新速度过慢、质量相对较低,大多以粗放型的大路货生产。广东省除了纺粘非织造布厂之外,水刺线只有5条左右,其他工艺更是匮乏。整体来看,广东省非织造布工业存在墨守成规、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多的现象。
郭老痛心地指出,过去运行情况好的情况下,纺粘厂的利润可以高达5000至10000元人民币每吨,如今受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增加、金融海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利润下降到每吨只有人民币300-500元。
郭老明确提出,广东省非织造布工业如果要打破目前发展的瓶颈,必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功能化、差别化发展方向转变,可以从设备改造入手,发展复合工艺,开发抗菌、芳香型、高吸水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和需求,以人为本,开发出满足下游客户多层次、全方位需求和最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进一步将产业链向后加工延长,增加产业链优化带来的高收益,例如稳德福、协蕊等企业已经做出很好的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体产业应该朝三高方向,即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益转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型方式,而应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型的增长方式。按照7%的保守增长速率估算,到2030年,全国非织造布总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相信非织造布工业在未来的二十多年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记者向郭老表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将在行业发展和增长方式转换上积极发挥纽带作用,为广大企业做好专业技术管理、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并向郭老对中国非织造布工业多年来的潜心奉献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