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派鞋服企业“稳”破“逆境”
生意社11月14日讯 在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面前,不少企业经受重创,一时陷入困境,然而,另有一部分企业却从危机中找到了机会,实现了产能、产值的增长,这都是些什么样的企业?它们又是凭借什么经受住了危机考验——
金融风暴突袭,一夜之间,愁云惨雾当空,面对汇率不稳、国际市场需求紧缩等不利因素,不少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危机频生,甚至濒临倒闭。在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下,泉州不少企业却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他们凭借健康的资金链、成熟的品牌形象、快速的反应能力等企业基础,稳扎稳打,从“逆境”中突围,在危机中获得了良性发展。
这些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乐观心态面对危机:“经济危机既然已经出现,就该摆正心态积极应对,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对此,专业人士认为,这场危机导致许多行业发生大的洗牌或者结构性调整,虽然一些企业不可避免地将永久消失,但就全局而言,这对市场的规范发展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建立良性资金链
去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员工资增长等不利的外部环境下,停产关门成了不少依靠手工生产的小型企业逃不脱的命运,而下半年的金融危机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造成更多中小企业暂时停产或走向倒闭。
严峻的经济形势给国内鞋服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来自银行、代理商和材料商的各种压力使部分企业举步维艰。“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但洗牌只会洗掉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对良性发展的企业来说,危机正是崛起的好机会。”晋江一家品牌鞋企老总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健康良性的资金流、物流,是品牌企业的优势,尤其是在洗牌转型的大前提下越发有利,“生意是不好做,但更多的代理商想做我们的牌子,因为我们公司拥有健康良性的资金流,为企业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石狮赛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罗瑞华总监告诉记者,今年赛琪在全国新增400个销售分店,最近业务很忙,比去年同期有增无减。他说,赛琪能够在危机面前稳定发展,除了因为前期的市场布局、招商、产品研发和员工素质提升等工作准备充分以外,很关键的一点是今年的库存量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保证了资金的正常周转。
实际上,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就是由于一时资金链断裂,导致倒闭、沉沦的。据权威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已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特别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倒闭数量更是超过1万,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有关调查显示,导致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就是间接融资难。
专家分析指出,在前几年的经济过热期,一些企业为追求规模化,盲目扩张,大肆多元化经营,特别是在房地产、矿产资源、证券资产等产业领域“深入潜水”,导致主辅业发展方向不明,大量产能无法有效释放,其间的过度举债让企业“消化不良”,最终于信贷紧缩之下发生资金链崩溃。
为此,业界专家指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各家企业必须摒弃原有粗放型经济消费模式,加强企业前期投入预算与现金流储备,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拓融资渠道,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形成良性资金链。
打造品牌影响力
有了自有品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增强很多。“目前我们的出口单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利润被吞掉了很多。”一家原本做外贸的服装企业负责人说,自有品牌能够提升抗风险能力、议价能力。如果能较早拥有自有品牌,就可以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转移市场目标。该负责人表示,当初企业就是通过转型,用自有品牌进行国内市场开拓,使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减少了风险。他预估明年该品牌在国内的销售比例将达60%%。
辉煌水暖集团总裁办主任王青海告诉记者,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内销品牌企业来说反而是有利的,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下降,比如今年年初铜材价格每吨6万多元,现在只要3万多元,加大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品牌消费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辉煌水暖在全国拥有2000多个销售网点,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品牌,假设一个点销售一件产品,仍然可以产生很可观的业绩。罗瑞华也认为,赛琪在国内市场已经运作十多年,其运动产品定位于中高档市场,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品牌消费群体,因此,尽管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但他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实际上,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年初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品牌消费已成为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的主流,有6.5成的市场购买力投向名优品牌。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销量前十位的消费品市场份额构成中,国产品牌充分显示本土化优势,占据67.74%。这一趋势必然继续推动品牌消费的快速稳定增长。
提升市场反应力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服装标委会年会暨《男西服、大衣》、《西裤》等国家标准审定会上,九牧王董事长林聪颖表示,当前的经济形势正在考验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
林聪颖认为,在不利的环境下,企业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并注重质量提升和创新,企业标准等经验的分享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提升。“困难是整个行业要共同面对的,每家企业对行业的未来发展都要负起责任,沟通交流、分享标准,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专业人士认为,面对当下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企业首先应加强产品升级、渠道建设、资本运作和国际化发展,才能在危机中找到机会,参与标准审定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企业洗牌犹如鲤鱼跳龙门,最根本的就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中有没有话语权。只有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才能在风浪中自如应对。”日前,晋江市有关领导在调研部分民营企业时指出,危机即转机,政府既要和企业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企业也要坚定信心,转型升级谋求主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我市许多企业纷纷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以及合理调整库存、优选客户群、打造内销网络等方式,尽量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有的企业甚至从其他地区关闭的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业界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充满风险和变化的时代,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具备变革能力,直接决定企业命运。中国企业家必须突破原有模式,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中提高应变能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获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