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 成都鞋业依旧红火
核心提示: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影响全球,一批大公司关门倒闭似乎印证了“多米诺”效应。主要依靠出口的制鞋业受到巨大冲击,就在沿海一些中小鞋企濒临破产之时,成都,作为中国的女鞋之都,却在“洗牌”中迎来更多的机遇,推动产业再次升级。鞋业专家指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契机,走品牌之路,积极开拓内销市场,成都鞋业定会挺过金融寒流。
继震撼鞋业界的“合俊事件”发生后,11月1日,在广东省长安镇又上演了“姊妹篇”,拥有近4000名员工的长安大鞋厂韦旭鞋业老板突然“人间蒸发”。就在沿海鞋业重新“洗牌”的同时,成都鞋业情况如何?昨日,记者走进位于武侯区簇桥李家祠的中国女鞋之都核心区的部分鞋企采访,发现那里不少的鞋企在金融危机期间依然在加班加点地生产,生意依旧红火。
现场调查:
制鞋车间红红火火
据了解,簇桥李家祠簇马路一带聚集了上百家各类鞋业企业,曾是成都“鞋帮”起步的摇篮,那里每天客商往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记者来到其中一家较为知名的大型鞋业企业——依百兰鞋业,公司门口不时有拉货的汽车进进出出,特别醒目的还是大门口那张“招工启事”,几名妇女正在厂门口填写求职表格,准备应聘到厂里做工。
在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几条流水线全部开足马力,工人们正在紧张地生产。一名缝纫车工向记者介绍说,这段时间,他们工厂的订单大,工人们要加班加点地加工才能满足订单的需求。“金融危机对鞋企的影响是肯定的,但金融危机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企业本身。”作为多年从事鞋业行业的人士,依百兰鞋业董事长吴德庆向记者分析了目前鞋业的一些现状,他认为,金融危机对公司订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今年8-10月之间,订单下滑了20%-40%,然而从11月起,订单又渐渐恢复到从前,还出现了少有的饱和局面。
根据业内调查发现,在这次风暴中受打击最大的是那些单一靠俄罗斯“灰色清关”的鞋企,也包括那些完全靠传统手工作业的小企业,而多数像依百兰鞋业那样拥有现代化流水线的实力鞋企依然有加工不完的订单。
“去年初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感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会影响到当地的消费市场,不过刚性的需求还是不会变的,皮鞋毕竟是生活的必需品。”吴德庆认为,这实质就是“东鞋西移”的延续,沿海鞋企的倒闭反而给内地的鞋企创造了机遇,现在接到的订单是直接从意大利下到成都,而过去是要通过沿海发达地区周转一番的,等到了成都,利润又会缩减了一大截。
成都机遇:
国际订单长驱直入
既是危机,更是机遇。当前,金融危机加速了沿海地区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关门,对沿海地区来讲,是产业升级换代的时候,对内地来讲,承接产业转移有了更多的空间,这时候,更是面临着产业的提档升级。
“国外的订单相对减少,但国内部分鞋企的倒闭也腾出了一定数量的订单,同时国外采购商为了降低成本,也愿意直接到优势更加明显的成都来下单。”对这个观点,吴德庆深有体会,而且还尝到了甜头。今年7月21日,吴德庆参加了在意大利举办的“2008四川-欧盟经贸活动周”,期间,他就与那里的巴林·福兰克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在今年10月,成都召开的中国女鞋之都国际采购节期间,依百兰鞋业与他们达成了超过200万欧元的合作。而以往,他想要拿到订单,还得绕过沿海城市的竞争对手。
正因为如此,国外订单的相对减少并没有影响到成都部分做外贸企业的生存,反而还有加工不完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