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2008年全国棉花品种监测报告
二、棉花种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化进程因补贴出现新变化
1、种子技术水平。监测显示,2008年棉花生产使用毛子占总用种量的5.7%,减15.2个百分点;光子占21.6%,增13.3个百分点;包衣子占72.7%,增1.8个百分点;光子和包衣子占94.3%,增1.8个百分点。
2、种子市场化程度。全国棉种市场化进程又有所加快。主要标志是农民自留种继续下降,农民自留种子占11.0%,下降6.3个百分点。统一供种占49.7%,继2007年增19.8个百分点之后今年再增17.4个百分点,农民市场购买占39.3%,继2007年下降17.2个百分点后再下降11.1个百分点。
三、杂交棉制种呈现“北平西增”格局今年全国杂交棉制种面积约13万亩,比2007年增13.0%,呈现“北平西增”格局,内地制种面积约11.0万亩,基本持平;新疆近2万亩,增幅大。预计杂交种单产95千克/亩,减2.8%,总产1.2万吨,增9.1%。值得指出的是,新疆兵团大力发展杂交棉制种,走自制自用的路子。一些团场采取蔬菜大棚种植,制种产量高,效益佳。
四、讨论和建议
1、品种多乱杂加剧。实行良种补贴的初衷旨在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遏制品种多乱杂不断扩张,然而这个目标难以实现。据监测结果,2007年品种(系)数比2006年增加了28.5%,优势品种的市场份额减少3.8个百分点。今年品种数量又比去年增加22.9%,优势品种的种植面积下降到6%以内,近3年全国没有一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到10%。分析原因:一是品种审定过多是品种多乱杂的源头。近两年通过国家和地方、不计重复审定的品种数有100个。二是品种来源更加广泛,除原来国家和省级科研机构以外,来自公司和个人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三是按一个品种使用寿命3~5年计,全国一年种植的品种(系)至少有600个。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严格审定制度是控制品种多乱杂的根本措施。二是加快品种退出速度。三是优势品种推广要研究新方法,委托一家公司不与同时委托几家公司推进,后者的效果肯定大于前者。
2、建议良种补贴实行普惠制,延长补贴年限,提高补贴强度。2008年国家继续实行棉花良种补贴,然而,由于补贴采取非均衡因还有一半多的面积不补贴,其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还有限。因此,建议良种补贴采用普惠制,补贴年限由2年延长到4年,补贴资金从15元/亩提高到30~50元/亩,这将有利加快优势新品种的脱颖而出,也有利于优势公司的培育和形成,在攻克多乱杂顽症方面有所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毛树春王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