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下跌趋势难改 考验企业的承受能力
生意社11月20日讯 郑州棉花主力合约CF901进入11月以来连日暴跌,跌幅最高达到了17%,直逼万元关口。追根溯源,造成此次棉价短时间暴跌的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消费者减少了对服装等纺织品的支出,从而打压了对棉花的需求;同时由于国内需求加速下降,推进了纺织相关行业整合的过程。
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牛市早已结束,目前是熊市漫漫。先前,原油价格暴涨带动其他商品纷纷走高,有些甚至达到历史高位,引得各国纷纷出台调控政策以防通胀。而如今,国际原油从历史最高价位一路下跌,最低破60美元,斩腰过半。棉花也不无法独善其身,NYBOT的12月棉花价格也从今年3月初98美分跌至40美分以下。
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1月供需报告显示,2008/2009年度中国棉花预估产量为3650万包,与10月份的预估值持平。美国2008/2009年度棉花种植面积预估为941万英亩,出口预估为1300万包,都与上月持平。棉花产量预估为1353万包,10月预估为1371万包。截止到10月30日当周,美国2008/2009年度棉花净销售241500包。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1月供需报告对市场影响不大。报告虽然显示各项指标数据有所变动,但这种因素已经在价格中得到体现。
由于全球金融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世界银行11日发布预测称,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仅停留在1%,较6月份预测的3%做出大幅下调。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导致实体经济加速恶化,从而影响了中国的服装行业的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1—9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369.4亿美元,同比增长8.1%,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1.9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1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个百分点。当前的经济放缓也使得国内许多纺织企业内外交困,不仅大量的中小企业关停倒闭的局面,而且一些有规模的企业,现在也面临着利润下滑、亏损增大、资金链紧张等诸多问题。纺织服装业应该调整思路,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地面对这场冲击。
籽棉价格的持续下跌让棉农不知所措。一方面棉花种植成本的高企,另一方面籽棉价格大幅下滑,使得棉农承受双重压力,种棉积极性深受打击,很多棉农明年改种意向明显。多种因素把新棉价格打压至国家政策调控底线与棉农的生产成本底线,没有政策出台,市场本身已无力控制棉花价格。国家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市场,于10月29日发布第二轮100万吨棉花的收储公告,并宣称将收储一定数量的内地大包棉。此次收储不但收储数量巨大,而12600元的收储价格也处于高位,比市场价已经高出不少。从两次收储增加数量以及时间间隔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继续调控、稳定棉市的决心。但是,目前市场基本进入了非理性化状态,价格疯狂下跌,纺企的收购价格继续大幅回落,似乎在考验企业的承受能力。
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限措施以及中美、中欧纺织品备忘录到期,世贸组织成员将不能再引用第242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商务部自2009年1月1日起将不再实行输美纺织品出口数量及许可证管理和输欧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管理。这或与将来能刺激棉花市场,但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地等待。
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经济,目前来看部分国家的实体经济已经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话,外部依赖性较高的中国的纺织企业该如何存活将成为一个大的问题。纺织企业举步维艰将限制棉花消费的需求,这将对棉花价格产生长久的压制。不过棉花价格过度下跌,为避免棉贱伤农,国家有可能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以稳定棉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