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管齐下力保轻纺工业 鼓励出口意图明显
生意社11月21日讯 继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之后,国务院再出产业政策,宣布六项措施支持轻纺工业,涉及补贴消费与生产,减税,支持出口、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
其中,已明确将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继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3770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后的再度调整。有报道称纺织服装出口退税将提至17%。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业界一直有希望纺织服装出口退税能提高至17%,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了继续提高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退税,但具体提高幅度、时间,将由财政部确定。
轻纺工业主要包括纺织、食品、造纸、日用陶瓷、行车、缝纫机、钟表、皮革、工艺美术品及手工业等几十个生产消费资料的行业。六项措施具体包括:
––补贴消费,包括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家电下乡”),加大对地震灾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补贴生产,包括增大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支持优质的轻纺项目和信用担保体系及服务体系建设。
––减轻企业税负,包括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不合理收费。
––支持出口,包括暂停轻纺业的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实转”政策(即允许进行加工贸易的轻纺企业将进口料件的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凭批准的生产合同在指定银行挂账,合同期满全部进口商品加工复出口后予以核销,这比实行“实转”时降低了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以及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扶持轻纺企业。
––金融支持,包括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放贷,简化审批,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并鼓励融资产品创新、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和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推动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品牌建设,并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加以支持。
不难看出,六项措施中仍体现出“保出口”的意图,尤为明显的是对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的再度上调。
今年下半年来,政府已先后三次上调不同商品出口退税(见附表),但中国出口下降趋势难改。
这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企业的最大困难,不在资金,而在外需放缓、订单消失。明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已不可逆转,这些国家的消费必将受到影响。即便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中国明年出口的真实增长率很可能在个位数,轻纺工业出口难见起色。
且在低端加工制造业,出口退税上调,更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惟一的作用可能就是让中国企业得以进一步压低价格,与其他国家的出口商争夺市场。
六项政策中,直接针对内需的,是“家电下乡”,从目前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推广至全国。
“家电下乡”的实质是政府补贴农民购买家电,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8:2的比例,对农民购买试点产品给予销售价格13%的直补补贴。最初纳入“家电下乡”的产品是彩电、电冰箱(含冷柜)、手机,后来增加了洗衣机,具体产品有具体的最高售价限制。
“家电下乡”一方面对企业定价加以限制,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补贴,初衷在于推动农村消费。有一种估算认为,农村每种家电普及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50多万台(件)的需求。假设每台彩电价格1000元,就意味着增加销售25亿元。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稳定企业和投资者对轻纺行业的信心,但重要的不是政策方向而是政策力度。无论从降低企业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品牌建设,还是补贴“家电下乡”,都有很大的潜力。
如果能够适时启动农村消费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轻纺企业面临的需求压力。只是在具体政策细节方面的模糊,削弱了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启动农村消费,不可避免地需要直面农民工的失业问题。政府或许需要在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同时,推出类似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针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而采取的“再就业”措施,减轻农民工因为失业而带来的收入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