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温州纺织企业活得很顽强
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中小企业的生产状况,在目前形势下,采取了“政企联动,克艰攻难”的具体行动,把大量机关干部派到企业中去,做调查研究,并且筛选出200多中小企业成长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然后由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能,权力范围,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来帮助企业渡过目前的困难;目前,政府的帮扶行动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
实事求是看待中小企业的“倒闭”问题
温州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从国内来讲,宏观调控以来:
一是银根收紧:中小企业从正规银行取得贷款很困难,只得转向民间借贷,增加了融资成本,有的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二是原材料上涨:制造业成本不断攀高;三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务成本增加约30%;四是人民币升值、汇率调整、利润空间大幅缩水;五是“节能减排”等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增加企业的成本。
从区域经济条件来讲:温州要素资源紧缺,土地、能源(水、电)紧缺,土地价格(工业用地)已达每亩200万以上,所以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温州长期实行“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战略,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靠“量”的扩张而非“质”的提升来竞争;温州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产品的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外部环境一变化,利润空间即被侵吞。
从国际来讲,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低迷,造成外贸订单直线下降,平均外贸订单约减少30%;外商违约现象严重,爽约率约10%左右;外商“逃账”、“赖账”现象严重,很多企业贷款无法收回,约200亿贷款被拖欠;国际贸易争端增加,外商转嫁危机。像俄罗斯以“灰色清关”为名,扣押了温州10多亿美金的温州货物(主要是鞋类),造成约70多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从企业内部来讲:部分企业产品不适路,没有核心产品;部份企业盲目多种经营,盲目扩大规模;部份企业经营不善。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与全国比较起来,温州企业倒闭企业数较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温州民营企业是“野生”的,土生土长的,具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温州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固定资产投资约1.2万亿,民间流动资本约6000亿,具有抵御风险的物质基础;温州有灵活的民营经济体制、能迅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温州人敢冒知进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能及时地规避风险;温州有一批优秀的商人队伍,他们经过市场经济洗礼,意志坚定、毅力顽强。
中小企业解困当从破除融资难“瓶颈”抓起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这几个月内国家已多次降息,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困难,但没有根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温州经济界人士认为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国家银行、各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支持,信贷资金要60%投向中小企业(国外约70%投向中小企业)。
加大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筹建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商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银行。温州民间有6000亿的民间资本,这是一股重要力量,进入金融领域可大力支持30多万家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
给民间金融以合法地位,国家要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温州民间金融已达600亿的规模,国家要让它走出灰色地带,让它合法经营,这样能减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
此外,一些专家还认为,国务院11月10日通过决议将采取十条措施来拉动内需、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未来几年国家将投入4万亿来拉动经济、确保增加,有关专家认为,这为温州的民间资本又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以改变目前“企业缺钱、资本缺路”的状况。国家的投资起到带动作用,温州的民间资本会迅速跟进,参与到该市场化运作中。资本是逐利的,只要国家正确引导,让利于民,温州暂时蛰伏的民间资本(现老百姓存在银行的储蓄即达到2000多亿元),马上就会行动起来。投资能带动内需,内需扩大也会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大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