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企业如何应对记忆绵产品的“叫好不叫卖”?
生意社11月24日讯 可能连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自己都没想到,当年专门为宇航员升空减压而设计的记忆绵,因为具有减压、护脊等功能而在欧美引发了一场睡眠革命。以其为材质的的床垫、枕头迅速普及开来!
2000年前后,以TEMPUR等品牌为代表,记忆绵类产品开始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
记忆绵的出现,一度被称为家纺产业增长新的发动机。对于竞争充分的家纺市场而言,记忆绵产品确实存在很大惊喜:产品功能性强大、卖点明确;没有季节限制,能弥补家纺产品的季节性销售短板;尚处在产品导入期,市场处于不充分竞争状态,可以获取高额利润。一时间,家纺品牌纷纷伺机而动,有的将其作为新的产品线,有的专门推出二线品牌来专门经营记忆绵产品。
进入2008年,各品牌企业对记忆绵的预期愈发增强。美国诺伊曼率先发力,增大传播力度;香港赛诺以珠三角为基地,向上海、北京拓展;上海惠谊引进美国BEMCO,大肆展店;博洋家纺的二线品牌喜布诺开始在二线市场攻城拔寨……
但从当前的市场回报来看,除了诺伊曼等少数品牌有较好的业绩表现外,大部分品牌的营收与预期均存在很大出入。“记忆绵产品叫好不叫卖”是当前众多品牌面对的行业性困扰。
有人认为记忆绵产品“叫好不叫卖”的现状,是因为其产品处于导入期,没有被市场充分接受,导致销售提速整体缓慢。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记忆绵从2000年左右就进入国内市场,在长达八年时间里,国内经济汹涌增长,而记忆绵发展始终缓慢。因此,“产品导入论”的论调实在说不过去!
实际上,记忆绵的增速缓慢,有其根源性的深层次矛盾。从产业竞争的角度看,记忆绵的“叫好不叫卖”正是由其产业内外部的四大障碍引起的。
1、行业壁垒低,产品价值感遭到破坏
记忆绵产品的主要原料是聚氨酯化工原料,主要技术壁垒集中在生产工艺控制上,加工难度相对较小,一般海绵厂均能生产,其行业进入及退出的壁垒都比较低。从长远来看,记忆绵行业潜伏着类似当年保暖内衣恶性竞争的威胁。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生产及工艺水平比较差的厂家推出了所谓的“记忆绵”枕头在超市的售价仅为六七十元,已经对行业的价值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因为行业壁垒低,各生产企业的工艺水平又良莠不齐,导致产品价值感受到极大的破坏,这是造成记忆绵市场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
2、小众市场,短期内无法支撑起一定的市场规模
虽然记忆绵枕头、床垫在欧美多国已经普及,但考虑国内的消费水平,一个枕头几百乃至上千、一个床垫数千甚至上万的价格,足以令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真正有能力购买记忆绵产品的消费者,仅是一小部分中高收入群体。虽然从长远来看,国内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在增强,但是从短期来看,这个市场的购买力格局无法得以根本性改变,这就决定了在现阶段记忆绵在国内仅是一个小众市场的产品。
这使得记忆绵产品短期内无法支撑起一定的产业规模,叫好不叫卖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