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需求和收储不足 导致棉花价格持续下跌
生意社11月25日讯 今年新棉上市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企业产销低迷,出口受阻,产品积压,导致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棉花收购遭遇空前困难。国家启动调控措施,在已经收储新疆棉22万吨的基础上,继续以每吨12600元/吨收储100万吨,并开始在内地收储,对遏制价格跌速起到一定作用,但未能控制棉价下滑局面,收储价格导向和市场价格走势严重背离。11月以来,国内棉花现货期货价格加速下跌,期货、电子撮合最近两周已经出现6个跌停,跌幅超过千元,由此影响到籽棉收购价格下跌至2.20-2.3元/斤,有些地方甚至低于2元/斤,比新棉上市初期下跌1/3。对纺织企业来说,棉价持续下跌,不仅没有降低棉纱成本,反而挤压后道产品价格而形成新的亏损。
目前,不少棉农已有由惜售转为急售,而很多企业不敢敞开收购,大量棉花存放棉农家中。据中国棉花协会棉花预警系统监测,目前全国90%的棉花已采摘,进度同比增长2%,而交售量仅占采摘量的33%,进度同比下降24%,已形成“卖棉难”,棉农恐慌心理加剧。今年因春季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棉花种植成本同比增长近20%,而棉价却同比下降20%以上。初步匡算,即使目前价格能够稳住,仅价格下跌因素,棉农同比将减收270多亿元。如不尽快扭转目前局面,将导致明年棉花面积大幅度下滑。
中国棉花协会近期赴棉区调研,走访棉农及业内企业,大家反映,棉花收储措施之所以没有及时控制棉价下滑局面,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危机影响,纺织需求不足,这是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目前的收储措施,无论是从技术操作层面还是数量规模方面,都不足以起到托市救急的作用。由于只收参加质检体制改革的400型大包棉,而目前流通的主体尤其是内地仍是200型小包棉,因此收储数量有限,难以起到调控作用。
年底将至,面对跌跌不休的棉价,农民情绪不稳。按照中央“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业内建议:
一、尽快采取综合政策启动纺织行业
一是调整棉纺织企业进项税和销项税税率。纺织企业购买棉花的进项税税率为13%,销项税税率是17%,4个百分点的差额税费要由企业负担,对于微利的棉纺织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高征低扣的税收政策显然不利于行业发展,建议调整为进项税率与销项税率相同,减轻纺织企业负担。
二是继续调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
三是加大对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