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纺织皮革企业苦练内功谋求“突围”
生意社11月25日讯 美国金融危机的肆虐,已经拖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河北省纺织服装行业也弥漫着“过冬”的气息。
11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再次上调出口退税率;11月10日,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大举措;11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确定了6项促进轻纺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连续出台的种种利好政策,对纺织服装企业来说,犹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危机=危险+机遇。记者采访中看到,我省纺织企业正在积极行动起来,苦练内功,采取多种方式用好用足利好政策,谋求“突围”。
短期带来利好,长期解困仍需苦练内功
专家分析,不久前,国家将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将有助于减轻纺织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对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上调出口退税新政,短期带来利好,长期解困仍需苦练内功。”利好消息面前,我省企业不失清醒。宁纺集团副总经理徐建林表示,单纯靠政策“救命”是不现实的,因为政策是所有企业共享而非自己企业独享。要想在竞争中占据先机,必须内外结合,既要充分利用好政策,又要重视内部挖潜,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近来,宁纺集团力推节能降耗,预计全年在节能降耗方面能够创效900多万元。他们自主研制的电子疏水器技术和油汽热交换器项目获得全国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创新成果优秀奖。企业生产1万米布的用水量从原来的360多吨,减少到现在的240吨。生产1万米布的水蒸气用量由原来的65吨,降低到现在的56吨。
出口、内销并重,寻找新的利润源
“西边”不亮“东边”亮。以往,宁纺服装的内销量占不到总产量的10%,如今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却一路攀升。今年10月以后,他们服装内销量与外销量各占半壁江山。
市场的瞬息万变让宁纺集团主动调整了经营策略,他们放弃了国外一些规模较小、信誉不好的客户,压缩出口品种,专心做好国内大客户,扩大内销市场。目前,宁纺已和美特斯邦威、真维斯、利郎、七匹狼等国内多家名牌服装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口订单不足的缺口。
和宁纺公司一样,辛集市越来越多的皮革企业开始选择两条腿走路。一些较大的企业已经开始转入内贸,为九牧王、利郎等2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还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做自己的服装品牌。
辛集市皮革商业城管委会副主任田英申分析,我省服装出口企业在多年来为国外品牌贴牌加工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外向型企业应当凭借着自己富有差异化特点的产品,加快转入内销市场,抢占先机。
抢占先机需要产品迎合国内市场需求。省纺织行业协会专家表示,不同于外贸订单批量生产,国内市场更讲究“精细”操作,从自主设计产品,到及时调整款式,只有摸准国内市场需求,产品才可能打开销路,“潜力虽然巨大,但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徐建林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开辟新的利润源,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实现转型升级才是关键
位于宁晋的河北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一直坚持培养自主品牌,如今,浙江、广东的一些企业还成为了他们的贴牌加工商。董事长耿华彬认为,自主品牌往往能够通过货真价实的产品形象,获得消费者与分销商的信任,掌握市场定价的话语权。今年以来,针对原材料成本涨价的现实,他们很果断地调高了产品价格,而调价对于缺乏自主品牌的小企业来说,无异于自杀之举。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市场萧条时期,人们的消费购买行为会向品牌产品集中,对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正是加强品牌建设的黄金期,市场萧条期更容易整合品牌。
十项措施尤其是增值税改革,将大大降低企业更新设备和扩大生产所需的成本。采访中不少企业这样认为。“我省纺织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步伐,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增值税转型对于行业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可以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调动其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积极性,这对于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中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