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过重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困境
生意社11月27日讯 前段时间,大岗一家制衣企业老板约见记者,宣布企业要进行重组,而在约见记者之前,该企业已有好几个月没有给工人发工资,最后还是政府出面,解决问题。这家制衣企业只是目前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了解,许多制衣、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是否将企业搬迁到内地,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在石碁开有一家玩具厂的浙江老板易文德告诉记者,他的产品有40%出口,今年以来,由于金融海啸,使得他的企业出口只有10%,整整减少了30%的出口量,而由于人民币升值,令他们赚回的外汇利润降低不少。
易文德说,多种因素导致了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流通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明显加快。还有,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逐渐完善,及用工荒、技工荒等现象的推动,劳动力价格也持续上升。更重要的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因素在不断加大企业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出口成本相应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遭到削弱。为降低企业成本,他现在考虑是否将企业搬迁到江西或湖南等地。
大岗镇有关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为主,产品单一、专业化强,技术水平低,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靠贴牌生产,没有定价权和议价能力,没有市场主导权,无法形成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庞大的企业群仅仅是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一环,主要靠优惠政策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优势,如廉价劳动力、厂租、土地和低廉的能源等形成的生产成本优势,因此企业的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弱。外来投资极不稳定,外来人口多,社会管理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电力和水资源紧张,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困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企业解决了大量的人口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企业没有适应和喘息、转型的机会就迅速死亡,企业大批倒闭、外迁,由于经营的不确定性,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企业主外逃的趋势明显,社会不安定因素激增,工人集体上访和失业增加,基层政府压力很大。
还有就是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人文化素质低,失业后再就业和随企业转型困难,有被抛弃的感受,容易将矛盾转嫁给政府和政府出台的政策;而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运作成本,也增加了企业主对政策风险的忧虑,尽管企业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是由于没有调整适应的时间,缺少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企业要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比较困难,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者普遍对未来前景悲观。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量倒闭,必将对职工就业、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如何破解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难题呢?
有专家认为,各级政府要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要想破解这些企业生存难题,地方政府必须要有为这些企业服务的意识,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想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问题,国家必须出台强制性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生存与发展中的难题,并确保这些政策能够落实到位,企业的生存才有可能,发展才有希望。要为这些企业搭建平等的融资平台。要切实减轻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负担,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不盲目更不悲观
目前宏观形势严峻,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会转移,只有进行产业升级转型,企业才有出路。
今年以来,中国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这一系列因素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有的企业要发展,从银行贷不到款就转而从社会上融资,借高利贷,但产生的利润连贷款利息都无法偿还,导致了恶性循环。
目前,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服装纺织行业、制鞋行业等技术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有的企业因巨额负债而面临破产的境地,甚至还出现个别企业主因不堪承受资金链断裂的压力而自杀的。最近,国家出台了一些对企业有利的政策,比如纺织企业出口退税上调、企业融资渠道拓宽、地方税收调整、人民银行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等。
但是,即使如此,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不会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我们要认识到,企业升级转型才是出路。从近几年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拿炊具产业来说,美国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将炊具产业的生产制造转移到亚洲国家的。随着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又逐步转移到中国。
现在这个时候,企业保存实力活下来是最重要的,等经济形势好了,再跟随大势去发展。当不确定经济走向时,要多关注政策,跟着政府导向走。
对此有的企业做得比较好。很多企业之前通过资本运作,手上掌握了大量资金在手上,那么今年就可以保存实力,在经济萧条的时期获得稳定的发展。有的企业会适当地放慢发展速度,收缩投资规模,保留核心力量,虽然冬天来了,当能够发展的时候他还能上去。硬撑是不行的,盲目发展更是不行的。
大家都在说企业的“冬天”来了,可“冬天”里一样有机会。对集团来说,目前具备资金方面的优势,在宏观经济处在低谷状态时,选择一些企业兼并、控股,或是投资证券等等都是商机。在这方面,我们不盲目,不悲观,紧跟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走,一定能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