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棉花丰产不丰收 中央联手新疆救市
为何丰产不丰收
11月3日,入冬前鲜见的暖日,农八师144团,一栋砖房前,三三两两的人围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嗑,谈到今年的棉花收成,很多人脸上布满阴云。
孙冠英,原农八师150团职工,67岁的他退休后“想放开手脚种点棉花”。2001年,他和老伴在144团承包五百亩荒地,最初三四年种草、种苜蓿。2006年,他开始种棉花,连续两年亩产均为250公斤,虽然不理想,但两年挣了四十多万元。
今年,孙冠英家的棉花亩产在三百公斤以上,60亩地收了22吨,最初摘的棉花144团按5.2元/公斤收购了,但后期采摘的至今没找到如意的买主。
老人说,5.2元/公斤的收购价格从今年9月底持续到10月初,因找不到拾花工,他家棉花10月中旬才摘完。农八师的收购工作结束得早,周边县市棉企和棉商的收购价跌到4.0元/公斤。
让孙冠英庆幸的是,今年他种的棉花少,而不是往年的五百亩。究其原因,今年开春,他错过了棉花的最佳播种期,当时还难过了很久。
“要是五百亩地都种了棉花……”老人认为是“上天”帮了他一把。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样幸运。
今年,农八师14个团场普遍增加棉花的科技含量,改变了种植模式,即采用“超宽膜”、“精确点播”,选用早熟、抗病、高产品种,提高了棉花产量。
143团3区17连党支部副书记伏德强说,该连今年棉花亩产普遍超过320公斤,而去年是260公斤。149团今年共种棉花12.5万亩,总产量达6300万公斤,为该团种棉史上亩产最高的年份,但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却是很多棉农始料不及的。
自治区农资部的统计显示,今年新疆棉花的总产量可达3000万担,再创历史新高。
农八师134团26连去年种了1100亩棉花,收获2.7万吨;今年种了1200亩,总产量3.8万吨,但没卖出预想的价格。
棉农张成军和周秉福等算了一笔细账:今年,每公斤棉花的人工采摘费为1.3元,棉农要承担每个拾花工的三百元路费和每日10元的生活费。棉花从播种到吐絮,管理期间还有些必要投入:每亩土地的承包费为160元(有的在250元至300元之间);每公斤棉种7.6元,每亩需要7公斤,总共是53.2元;地膜费42.9元;肥料费150元,打药费50元;再加上耕地,间苗、水费等,零零总总可达1158元。如果按照5元/公斤的棉花收购价格来算,假设平均亩产两百公斤,每亩收入为1000元,“今年不少人都亏大了”。
26连连长陈剑说,因价格等因素,该连棉花总收益目前还无法统计,但成本提高是无疑的事实。他说,今年每公斤棉花的采摘费比去年高0.3元,加上其余费用,每亩成本至少比去年高105元。考虑到连队和职工收益,该连计划明年少种300亩棉花,多种些西红柿、冬麦等。
棉花丰产不丰收的不止农八师,还有周边县市沙湾等。乌苏市农资经贸部有关人士说,当地种一亩棉花成本超过1200元。
但记者采访发现,也有些棉农实现赢利。148团职工宋发兰今年种的棉花亩产达400公斤,按团里5.2元-5.4元/公斤的“订单价格”推算,她获利4万多元。
面对今年国内棉花市场收售两难情况,各级政府部门已启动“救市”计划。
早在今年9月25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2008年新棉大量上市后,如果棉价过度下跌,各省(市)要使收购价格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上,保护农民的种棉积极性。
这次会议了公布今年新棉收购贷款上线和贷款风险控制线,按此规定,企业在风险控制线内收购棉花,可获得每公斤4.8元-5.6元左右的贷款支持;但企业新棉收购价超出这一红线,这笔收购将不会得到贷款支持。而目前,各地新棉收购价普遍在当地风险控制线附近徘徊。
11月16日,自治区召开“加强棉花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区棉花收购进入高峰期,预计今年我区棉花总产量可达3000万担左右(一担即两百公斤),截至10月底,全区已收购棉花1200多万担。
就在同一天,农八师石河子市召开加大棉花收购与加工相关会议,要求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加大棉花收购、加工力度,按照当年棉花收购均价收购棉花,不得低于均价,此举旨在保护职工利益。农八师今年棉花收购均价控制在5.1元-5.2元/公斤,高出目前的市价4.0元/公斤。
石河子市农业产业协会办公室主任郑剑锋认为,棉花市场价格下跌趋势还会继续,棉农手中至少还有两三成的棉花未售出,他希望棉农把握时机出手,不要过分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