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垄断”郑州纺织业
65亿新投资盘活三家国棉引发新一轮产业升级
生意社11月28日讯 当郑州市国资委日前组织的拍卖会上鼓槌敲定之后,郑州一、三、四3家国有棉纺企业的数千名职工的命运就与竞得民营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虽然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30分钟,没有任何的悬念和争议,虽然最后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职工所期盼的,但走到这一步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次竞拍成功的河南嵩岳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丁郑忠称,"整体上拍卖比较顺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国棉职工代表尽管对由于今年"地价的下降"而造成的拍卖价格回落略表遗憾,但对整体拍卖本身表示支持;郑州市国资委的一名负责人也表示,此次拍卖成功,在郑州市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民企的参与不但让三家国有企业起死回生,更让数千名职工捧回了饭碗。这次拍卖造成的结果是,郑州原国有一棉到六棉,已经有五个被民营企业"收入囊中","国退民进"再次彰显了民企的生存力量和安置就业、重振辉煌的社会责任。
沧桑国棉
河南省纺织业信息协会有关负责人称,郑州曾经是"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国家于50多年前投资1.76亿元,在郑州市相继建成了6个(1、2、3、4、5、6)国家全能大型棉纺织厂,这些棉纺厂50年来累计为国家创利税71亿元。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机制、设备、资金等原因,这几大棉纺厂一直在走"下坡路",郑州纺织业的产能也从占全省的50%下降到不足5%。无奈之下,原国棉五厂、六厂相继实施政策性破产,原国棉二厂去年已经转让。
据介绍,2002年前后,银行以资产管理公司的名义入股一棉、三棉、四棉,进行债转股,不用支付利息。但国有资产并未退出,企业职工的身份也未转换,很多社会矛盾积累严重。如何让曾经辉煌一时的河南纺织业生机重现?一直是政府和业界探讨的问题。2003年开始,有关方面提出的类似"石油换食品"的"土地换生存"的方案走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有关人士称,让已经严重"老化"的六大棉纺厂从其所占的在目前看来为"商业黄金地带"的区域迁出,在一些招商热情似火的周边开发区落户,用置换的土地差价来更新设备,重新参与市场竞争当不失为一着妙棋。从2005年开始,郑州市涉及资产最大、人员最多、矛盾最复杂的全行业整体推进式的纺织行业战略重组全面启动。2006年,在房地产热的情况下,一棉、三棉、四棉都很快找到了各自的合作伙伴,开始了前期"磨合"。然而,据记者调查了解,民企在新厂投下了巨资,却迟迟拿不到老厂的土地,比如四棉,于2007年高调宣布进驻中牟县白沙镇工业园区后,总投资达14.16亿元,但老厂的土地收益却一直没有兑现。所以,2008年下半年,一棉、三棉和四棉的新厂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停工现象。据说,这次拍卖,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合作方得到土地,从而重启新厂建设。据悉,这次拍卖的结果是--一棉以23525.44万元的价格被郑州伟盛投资有限公司和郑州翰园置业有限公司联合拍走,四棉以18685.3万元的价格被河南盛润置业有限公司和四棉置业有限公司联合拍得,三棉以20497.84万元的价格被河南平原控股集团和郑州鸿兴置业有限公司联合拍走。这些厂的原址将由其合作伙伴开发成房产,原厂都将在郊县重建新厂,而投建和技术升级的本钱来自新厂与老厂土地的差价。根据协议,国棉整体转让后投资方将分期投入资金65亿元再建三个一流纺织企业。
实力民企
出资65亿元决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金白银",没有实力是无法做到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确定了变土地房产开发为产业重组合作的指导思想,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在郑州市郊县投资建设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纺织企业,以供老企业搬迁入驻,进而做大做强郑州纺织行业;必须优先安置老企业职工;必须承担老企业的债务。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方可按郑州市统一编制的城市建设规划,对老企业原址进行开发。
有关人士称,政府方面对于国企"变卖"开出的条件近于苛刻,在纺织业、房地产业遭受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几家民营企业敢于受让一棉、三棉、四棉的整体产权,说明它们具有投资郑州纺织业的战略眼光和雄厚实力。河南盛润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伟表示:"我们在中牟县白沙镇工业园区买有地,厂子很快就可以搬迁过去。按照规划,一棉、二棉、六棉迁居新郑龙湖工业园,三棉入驻中原区须水镇纺织城。四棉有职工素质优势以及管理技术优势,只要有了现代化的设备,我们对投资郑州纺织业抱有很大的信心。"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这次郑州六家国棉的拍卖过程中河南纺织业四家精英企业却没有参加,它们分别是--河南天诚棉麻公司、商丘银河棉业集团、河南同舟棉业、河南中方集团,分析人士由此推断,河南纺织业新一轮的竞争可能由此而发;但该分析人士也坦承,积极意义仍是这次企业改制的主流。
多方共赢
"拍卖结果没有意外,这就是走了一个形式。"一业内知情人士称,一棉、三棉、四棉的老职工,对此都很清楚,他们都拥护国棉改制,因为不改制他们就没有饭吃。据悉,一棉等原国企改制后不但安置了老职工、甩掉了旧包袱,还拥有了新厂的部分股权,而在合作方,除开辟新领域之外,更主要的是拥有了可供开发房产的土地,实现了资源效益的最佳化。投资方分期投入65亿元资金后,拥有纱锭将是目前的四倍,销售收入和上缴利税将是目前的4-5倍,郑州纺织业"复兴"可期。"本次拍卖成功,有助于促进郑州纺织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郑州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这次拍卖所得一方面用于职工补偿安置,另一方面将用于企业发展,总体改善郑州纺织业的小气候。郑州市经济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分析,纺织工业的发展,始终是郑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随着整体拍卖成功,郑州纺织产业升级的步伐将加快。
综合来看,这次郑州国棉改制不但为郑州纺织业找准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从另类意义上救活了国企,而且,安置了大量的社会就业,增加了税收,化解了诸多社会矛盾,同时,也为民企参与市场经济、肩负社会责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民企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发展舞台。可以说,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