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迫切选择:珠三角皮革纺织等企业外迁
“如果迁移是按需迁移,以及扩充手法来推进,珠三角的影响是正面的,因为珠三角就是从过去简单生产慢慢变成总部经济发展的过程。如果这个迁移是很快的,而且这个迁移不是扩充性的,是断掉性的,连根拔起的话,那这个生产面一环扣一环的要素肯定断掉。如果是这样,对珠三角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我希望这个现象不会普遍出现。”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不无忧虑。
前不久,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对珠三角的外向型企业进行过专题调研他认为全球的产业转移有一个规律?先是承接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接下来是IT、重化行业这些产业承接的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产业资本。再往上游?就是新材料、生物、化学工程事实上这些行业西方也在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转移过来。所以对引进的产业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和认识不可能引进的都是先进的高端的产业。
在珠三角这一轮的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有些企业就地转型;有些企业可能会整体搬迁;也有一些企业选择把研发、市场等核心环节保留在珠三角,而把劳动密集型的部分制造环节转到成本的“洼地”去。这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各城市也已确定基本定位,深圳发展高科技,广州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惠州是能源及石化基地,东莞打造为先进制造业的总部基地,佛山则大力发展陶瓷装备制造业和产业总部经济、物流、会展、研发中心等现代服务业,拒绝污染,做强陶都。
据了解,珠三角外迁的主要产业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纺织业,金属制品,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
深圳企业外迁贯穿深圳经济发展20多年
“深圳企业外迁现象不是现在才发生,而是贯穿于深圳经济发展的20多年间。一些企业迁出去了,但更多更优质企业迁了进来,这在企业眼中是市场行为,在政府眼中则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抉择。”去年11月中旬,深圳市贸工局局长王学为在接受当地媒体记者专访时,就“深圳企业大举外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强调不要将深圳企业的“走出去”或正常产业转移,与“企业外迁”轻易划上等号。
“企业外迁归根结底是资本利益驱动的表现,是企业为寻求更大的利润而做出的经营选择,有其符合市场规律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王学为评述两种“外迁”结果时表示,“一些不符合深圳产业导向的企业外迁,有利于我市‘腾笼换鸟’,引来更多的‘凤凰’来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实现功能置换和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扩张性外迁的企业总部,包括管理、研发、营销、财务中心仍然保留在深圳,在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模式下,此种外迁对深圳的税收贡献仍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扩张性外迁也是一种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的外迁。”
深圳市政府2006年就关注此事并采取措施,当年的主题是自主创新,2007年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今年又开始打发展总部经济牌。“就目前的情况看,深圳拥有外资企业18000家左右,名列‘世界500强’企业有144家,这些‘跨国巨头’至今没有一家迁走的。”深圳市贸工局某处负责人对记者说。
我们如何用理性和长远眼光看待企业外迁?首先应明确的是,企业外迁产业转移是市场行为,是资本追逐利润的结果。“企业外迁,适时转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但企业的外迁和转移也是要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而不是盲目地一把抓。只有科学的、因地制宜的转移,才能顺利实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总经济师李晶道。
梁百忍亦有同感:“如果是汰弱留强,我们应该用规范化手段来给一些不守法的、不规范化的企业念‘紧箍咒’,可是在这个规范化过程还没成熟之前,如果我们就用行政手段来赶走一批,那这样就是扭曲市场行为。这个规范化我们有没有跟上和跟进?这些都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所以调整、转移这个题目只是延伸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