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全球大调研:外贸形势“非常不乐观”
商务部官员透露,不管是国内调研还是国外摸底,都要求信息在第一时间反馈到部里,部里在收集信息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开会讨论,然后将各方意见汇总,整理后直接上报国务院。
为中央经济会议摸底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庞大的对外贸易产业在今年底明年初有可能遭遇近十年来最严峻的局面,这将给主要靠外需拉动的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闫敏对本报记者说。
商务部近期发布的外贸形势秋季报告中称,世界经济下行已成定局,但是今年出口增幅将保持在20%左右。
但是20%增幅只是表面的数据。商务部一位人士分析,这20%的增幅中,第一,没有把人民币升值考虑进去,而截至11月28日,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15.73%;第二,没有考虑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出口实际是“价增量减”。如果把这些因素排除,今年实际出口增长幅度已经为负。
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10月份以来,中国的海运指数出现了大幅下跌,跌幅最多的时候,甚至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0%左右。而海运指数是衡量国家海运情况的关键数据之一,指数上扬说明出口旺盛,下跌则反映出口不振。据悉,目前各主要港口也开始面临着无货可出的窘境。
“出口形势异常恶劣,企业生存异常艰难。”商务部政研室一位官员一连用了两个“异常”来形容外贸企业的生存状况。
毫无疑问,最受打击的就是 中小企业。虽然国家已经三次上调了出口退税率,但是很多企业和协会还是屡次建议,要求国家出手再“狠”一点。1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上书商务部,建言调整国内钢材的出口政策,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中焦协则建言调低乃至取消焦炭出口关税;全国纺织丝绸行业5家龙头企业也集体上书商务部请求救援。
据了解,上述情况都将被商务部写进给国务院的调研报告中。
外贸政策伺机出台
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外贸形势,单单“调退税”似乎已不足以应对。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商务部一系列扶持政策已经临危受命,连环出击。
11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半年内出口退税率的第三次调整,10年来罕见。
11月26日,商务部下发《关于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扩大赊购赊销,改善支付环境,促进信用消费。通知还特别提出,要充分认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把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当做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商业和服务业网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商务部《纺织商业周刊》总编辑樊敏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尽管国家非常重视并频出各类政策,以扶持困境中的企业,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目前制造业的困境,但企业生存现状并未完全得到改观。这次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在还无法完全预测,也许会比预期的要严重得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业内人士认为,单单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上调,只能暂时缓解部分出口企业的压力,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稳定明年出口,防止出口恶化,商务部可能还需要出台更多扶植政策。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商务部正在研究采取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密切结合的方式,调控对外贸易。具体说,短期政策以减税为主;长期政策则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两高一资”产业的调整进行区别对待。记者获知的商务部有关报告认为,“两高一资”产业目前受到的影响是可以承受的,外部严峻的市场形势和紧缩的政策效果给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加快转型升级的机会;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给其一个稳定的环境,放松在以前外部市场较好情况下制定的从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