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衣路走来 流行大盘点
生意社12月6日讯 “衣食住行”,“服饰”居于其首。服饰不仅是物质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政治和文化在人们身上的直观体现。“穿”越了30年的风风雨雨,人们的服饰经历了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的华丽转变。那么多熟悉又亲切的服饰词语渐渐消失,我们在记忆里慢慢盘点,却永远不知道在下一个驿站,流行风会往哪儿吹……
60、70年代
流行色:
20世纪60、70年代衣服的颜色比较单一。60年代被称为三原色的年代,黄色、绿色、蓝色大行其道。70年代则以灰、黑、蓝为色彩基调,彰显了艰苦朴素的时代风气。
风向标:
列宁装: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服装成为当然的革命象征,深深地影响着城镇居民。列宁装一度成为最流行的服装。穿列宁装、留短发,形象干练、飒爽英姿。此外,仿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乌克兰”式衬衣、“布拉吉”也多有流行。
绿军装:文革时期,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色彩。除红卫兵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开始了“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军便服时代。
假领子: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相对匮乏,纺织品一般凭票供应,于是假领子应运而生。假领子其实是真领子,但它不是一件真正的内衣服装,只是一件领子而已。它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只保留了内衣上部的小半截,穿在外衣里面,足以以假乱真,露出的衣领部分完全与衬衣相同,所以美曰其名“假领子”。如果里面的假领子是红格子的,在那时候也算是很惊艳的一抹异色了。
衣时尚:
劳动布:1978年前后,农村流行一种叫做“劳动布”的深蓝色布料。为了好看,姑娘们会把布料放到开水里烫,目的就是要让布料掉色,变成浅蓝色。用烫过的布料做成衣服后,再把没有烫过的布料剪成方方正正的补丁,缝在裤子的膝盖和屁股上,一是为了美,二是为了耐穿。
的确良:上世纪70年代末,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的确良”是涤棉布的俗称,是一种化纤织物,直挺不皱,易染色、洗后免烫快干,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效果给当时的人们一个巨大的视觉冲击。因此,即使价格不菲,也挡不住人们对它的追捧。“的确良”的风靡一时,代表着黑灰蓝时代的终结。
衣来源:
在60、70年代“票证经济”下,衣服大都是凭票从布店买布料自个儿做的,也有人花几块手工钱请裁缝到家来加工服装。有了裁缝店后,探讨裁缝店的衣服式样就成了家庭主妇茶前饭后的谈资。
80年代
流行色:
80年代起,“蓝、灰、黑”曾经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鲜艳的色彩。当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时大受追捧,一时间,色泽亮丽的红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