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民营纺织企业以优势求发展 渐成市场主流


http://www.texnet.com.cn  2008-12-09 09:38:38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首开先河的香洲毛纺

  生意社12月9日讯 1978年夏,香港永新企业董事长曹光彪提出一个设想:由自己出资到内地兴建毛纺厂,所有原材料均来自海外,所有产品均由永新包销,几年后收回投资,工厂就归国家所有。他的计划很快就得到中央领导的批复:支持港商到内地投资办厂。

    1979年11月7日,由香港商人曹光彪投资的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建成投产。香洲毛纺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由港商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

    曹光彪后来回忆说,我当时作了最坏的打算,决心以数百万美元,来试验一下国家改革开放的决心。但结果,香洲毛纺厂投产后,效益比预计的好得多,原定5年收回投资,结果仅用了2年就收回了。对曹光彪来说,因为有香洲毛纺厂提供毛纱,永新企业设在澳门的毛纺织厂的羊毛衫产量大增,盈利颇丰。

    香洲毛纺厂对珠海经济特区乃至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开创性示范作用。继香洲毛纺厂投产后,国家的“三来一补”等补偿贸易政策相继出台。

    伴随高德康创业的自行车

    1976年,江苏常熟白茆镇山泾村24岁的村民高德康靠着裁缝手艺带着11个农民,成立了一个小小的缝纫组。他自任组长,资产是8台家用缝纫机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缝纫组起初靠给上海一家服装厂加工服装赚钱,高德康骑着自行车每天要从村里往返上海购买原料,递送成品,来回200公里路。每天天没亮,高德康就骑上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上路。去时带上加工好的100公斤重的服装,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狂奔”,之后再驮上上百公斤的原料,连夜返回村里。

    1980年,高德康正式成立了山泾村服装厂。通过来料加工,为上海一家工厂代工。1984年,高德康的小作坊正式开始由来料加工向贴牌生产转变,这一年高德康开始为上海某品牌加工羽绒服。5年后,上海天工服装厂找上门,高德康便以每年15万元的品牌使用费开始为天工服装厂加工秀士登牌羽绒服。不到两年,高德康的企业经过发展更名为常熟市康博工艺时装厂。

    1990年,高德康做出了关乎企业发展的关键决策,正式注册了日后闻名世界的品牌––“波司登”。

    红豆集团曾经的尴尬

    1985年,国家宣布取消对企业计划外自销产品价格的限制,宣告生产资料的“价格双轨制”正式形成。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这种“双轨制”保护了国营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的优势,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困扰民营企业成长的根本性难题。

    红豆集团的周耀庭曾经回忆说:“红豆发展起来,国家没有给过一公斤的柴油,一公斤的棉纱。1985年、1986年前后,纺织企业原料极其紧张,我们企业做外贸没有棉纱,想到无锡市有关部门去争取一些。回答当然是没有,因为你们是乡镇企业,不可能给一公斤棉纱。我讲,国营企业是老大哥,我们乡镇企业是小弟弟,能不能让纺织公司给我们一点棉纱?部门的干部回答我说:你乡镇企业是小弟弟吗?称不上的。”

    虽然曾经被排除在体制外,但随着经济的彻底市场化,民营企业以其独特优势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主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宏观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