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纺织业外贸科学发展的思考
美国长期以来存在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加上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的打击,美元尽管短期出现反弹,但长期存在贬值趋势。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资源及石油以美元定价,美元贬值将在长期不断推高国际市场资源和石油价格。中国对外部资源依赖较大,意味着中国进口要付出更高代价。对国内出口加工型企业而言,初级产品、原材料涨价太快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出口价格优势减弱,经营困难。另一方面,近期美元汇率剧烈波动也使企业面临巨大汇率风险,为规避汇率因素,企业很可能尽量减少长期出口合同,从而影响正常经营和发展。
救市措施难以立竿见影,经济金融动荡仍将持续,调整需要较长时间
继1999~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后,如今其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又出现严重问题。虚拟经济濒临破产,汽车等重要制造业不景气,美国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而这需要一定时间。短期看,美国如果能使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或可遏制金融危机继续恶化。但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通过多种措施和途径向市场注资的救市效果并不明显。历史经验表明,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是漫长的,美国1979年和1989年出现的两次房地产价格下降分别历时3年半和5年半时间。据此估计,当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状态至少还将持续1~2年,受其拖累美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和中期并不乐观。再加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在危机中受到动摇,可能对美国的经济复苏产生更复杂和不利的影响。
从全球来看,无论是G7还是20国集团,乃至受美欧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都很难在短期内找到特效药来阻止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单靠注资、降息等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起到稳定市场信心、化解信贷危机的作用。金融危机在全球造成的损失还只是冰山一角,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存在时滞,没有完全显现。目前各主要学术及金融机构均对未来经济形势表示担忧,如IMF 4月份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由2007年的6.8%回落到2008年的5.6%。其10月份最新报告则进一步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由7月份预计的3.9%下调至3.7%。其中,2009年美国经济增幅预期由0.8%下调至0.1%,欧元区经济增幅预期由1.2%下调至0.2%,日本经济增长预期由1.5%下调至0.5%,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预期也由7.8%下调至7.1%。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将导致我国外贸在今后一年甚至两年内继续面临严峻挑战。
加快中国外贸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外贸应及时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实现科学发展。
加大海外投资和对外援助
目前,影响中国外贸增长的突出问题是全球需求不足,因此当务之急是创造需求。加大海外投资和对外援助有助于带动国际市场对中国机电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从而增加出口,缓解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外贸发展带来的压力。同时,中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资源短缺局面,在当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较低的形势下,支持国内企业海外收购和资源投资,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开发合作,既可以解决国内资源瓶颈制约,也可以促进海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长期来看,通过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当地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为中国企业和产品创造更多商机,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引导沿海地区企业向内陆转移
目前,国内外贸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企业往往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利润空间小。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其生存发展越发艰难。鉴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完成工业化进程可能还需20~30年时间,因此短期内不能轻易放弃原有优势。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数量比东部沿海多,成本优势更明显。应支持、引导沿海地区外贸企业向内陆转移,通过利用内陆低成本冲抵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等带来的压力,为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为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解决就业和促进内需发挥作用。
加强自主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随着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的提高,国内产业向高新技术转移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据统计,2007年我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强度仅为3.4和5.7,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占比高达四分之三以上。在2006年国内授权专利申请中有81.8%为国外专利,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足千分之一,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只有十分之一。针对当前情况,今后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当然,向高新技术转移不意味着就不做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只做高科技电子产品了。因为,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甚至小产品也同样存在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例如纺织业中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服装的设计和销售,打火机的耐高温技术等。因此,当前应在各产品线、产业线上做好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部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打造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
调整外贸结构,促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目前,在西方消费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之所以还能维持较高增长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保持了与东亚地区和新兴经济体贸易的强劲增长和对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上升。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对韩国、东盟、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41.8%、28.4%、43.1%、90.2%和20%。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的不利影响。在当前美欧市场需求萎缩之际,中国应进一步开拓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