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布记录闵行历史 六旬老人昧昧求之
生意社12月11日讯 “顺风布”、“九曲布”、“苍蝇脚布”……126种闵行地区的土布样品,静静地躺在一本收集册中,这本记录着闵行一段独特历史的收集册,是年届六旬、家住鹤北新苑的老文化工作者——华伦其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收集起来的。近日,闵行区档案馆为老人的收集行动提供支持——给土布建立了数字图片档案。
四处寻觅压箱底土布
说起土布的收集,还得归功于华伦其老伴当年的陪嫁——漂亮的七彩九曲土布。
126种土布样品被收集成册
三年前,当华伦其在家整理东西时,偶然间发现了这一宝贝,他心思动了:上海在历史上曾有过“衣被天下”的美名,那时的闵行乡村,村民大多植棉,闲暇时纺织,一方面能解决家里穿衣、铺盖的问题、一方面出售后还能贴补家用,农家自织土布盛极一时。不过,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村民穿衣和经济的需求,早就都得到了满足,所以几乎没人做这行了。“当时我就想,得赶紧为闵行的这段历史作些记录。”
华伦其介绍,按照闵行地区乡村的老传统,女子出嫁时,至少得备上6匹自织土布作为嫁妆,如果家境更好些,可以增加到8匹、12匹或16匹,这些布匹一般都是留着压箱底。正是这一风俗让他有机会找到昔日的土布。华伦其从亲友入手,一户户联系,再逐渐扩展开来。一旦有了线索,就登门拜访,请主人从土布上裁下一条,给自己带回去,装进收集册里。
水乡孕育乡村土布
这些土布有着乡土味浓郁的名称:纵向花纹一列列从窄到宽呈现等比例变化的,好像有风吹过,叫“顺风布”;花纹反复转折的,叫“九曲布”;“苍蝇脚布”则因为花纹非常细,村民认为如同苍蝇脚一般而得名……繁多的式样,折射出闵行乡村昔日纺织业的繁盛。
有关专业人士告诉记者,闵行土布纺织之所以发达,一方面由于气候、土壤适合棉花生长;更重要的是因为闵行是著名的码头。在今天的江川路街道一带,过去由于交通便捷,曾开过众多染坊,村民们在家植棉纺纱后,大多送到这里染色,再带回家中织布,使花色不断翻新。
目前,闵行区档案局已把华伦其收集的这些土布全部扫描成了电子图片,存入档案。而这些将作为记录闵行地区昔日的经济、人文特色的宝贵资料,给予保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