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以知识产权“联合供暖”
生意社12月11日讯 面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衣被天下”之誉的江苏盛泽迫切需要寻找“科技棉袄”来过冬,而上海先行一步的知识产权服务可望雪中送炭。记者昨天获悉,由沪苏两地共建的国内首家纺织行业专利交易市场即将挂牌,这预示着长三角地区将进一步加强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力度。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李耀庭说,长三角携手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相当于“联合供暖”:“在经济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企业有强烈的加快技术升级和促进产品优化的积极性。这为长三角共建区域性产权市场服务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遇。”
在10日举行的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年度会议上,“联合供暖”的提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盛泽当地有2000多家纺织企业,年产纺织品60亿米,占国内份额的10%,被形容为“中国第一布市”。在经济大环境调整的格局下,企业要渡过难关,只能利用新技术降低成本,同时靠更有附加值的新品增加销售。当地算过一笔账,“一降一增”理论上可腾挪出60亿元的空间。但传统纺织企业掌握的专利技术信息不足,同时还需要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来促成技术转移交易——这两点,上海都具有优质资源,双方于是一拍即合。首批成功牵线合作的例子是,由上海一家公司为盛泽的两家纺织企业提供环保技术,从而降低其运营成本。
不仅是盛泽,也不仅纺织业,整个长三角地区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需求正在不断升级,而借力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和智力资源,长三角产业有望形成完美拼图。常熟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邵建民说,常熟的无纺机械行业在国内领先,但技术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行业很想了解国内外的技术趋势,需要专利分析、侵权预警工具,需要专家和服务人才。镇江市知识产权局陆介平副局长说,当地原有的专利代理人只有10多人,服务能力不足、质量不高,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秘书长杨勇斌也希望通过借助区域内的专家资源,为当地培训更多人才,提供更多服务。
而在长三角的知识产权协作格局中,还蕴含着更大的合作空间。据了解,目前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对国内企业提起知识产权诉讼,他们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先拿小企业“开刀”,胜诉后就能以此形成对全行业的压力。为此,长三角地区希望形成“同进退”的姿态和机制,合力应对,并分摊应诉成本。同时,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中,沉淀着相当一部分未能转化实施的专利技术,只有联手构建大市场,才能有效盘活这部分技术库存,让各地企业受益。
李耀庭表示,目前,长三角地区正酝酿成立一系列各方参与共建的平台性机构,包括区域间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知识产权交易所、知识产权服务实体、在线人才培训平台等。在组建首个纺织专利交易中心的基础上,长三角期待着更强的“联合供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