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安踏在竞争力中寻求生命力
生意社12月11日讯 企业的致命之敌往往源于自身,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今年“福布斯”和“胡润”中国品牌榜的双重新贵,安踏体育创始人兼当家人丁志忠在采访中屡屡强调:“未雨绸缪才是生存之道”。
他一脸严肃地回答《经理人》,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料成本增加对安踏影响并不大。“一个企业要经得起风浪,环境问题只是次要矛盾,致命之敌往往源于自身,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全链管理
2007年7月安踏香港上市时,一度创下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在海外资本市场募资的纪录。2008年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额突破22亿元,较去年攀升逾50%,净利润高达4.34亿元,上市一年即较去年同期翻倍,超过李宁、特步等同行。
20出头就创办安踏的丁志忠很早就意识到,“制造不能是安踏的全部”。事实上,依托晋江体育产业集群来塑造产业价值链的控制力,从而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正是这个凭借代工业务起家的企业崛起的方法。当他的老乡兼同行们还在抱着OEM闷头苦干之时,安踏则有步骤地在体育用品的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品牌包装、终端销售等各个价值环节上悄然布局。2005年成立的“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是这条价值链宣告完成的标志,这家“国内首个运动科学实验室”迄今已获得40多项国家级专利,为CBA联赛的大多数运动员提供了篮球鞋及其楦型的个性化改进方案。
丁志忠深有感触,“在产业升级和市场洗牌的过程中,只有变成价值链的管理者,我们的利润组合、定价策略才能形成竞争力。”目前安踏设立了福建、江苏、北京、广东4大仓储物流中心和6个营运分部,设置近300人的专职团队为经销商承担物流、品牌等服务,“在大城市开多店,小城市开大店”,形成了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5193家终端店面的网络。
物超所值
在价值链定位之初,AT科尔尼为安踏开出的药方是“强化面向大众的控制力”。丁志忠坦言曾参考丰田在品牌管理、经营决策方面的经验,瞄准国内中等收入人群,做性价比最优的品牌。
开张第三年,安踏曾经接到一起鞋头断裂投诉。检测结果是鞋底质量问题,同一批次同一款式产品销毁意味着损失100万,但丁志忠一句“不能让消费者觉得买安踏不值”,把1万双已经发往全国八个大区的鞋子全部召回并销毁。为兑现承诺,安踏先后已经投资近亿元进行设备更新,并自行设计了“现场5S标准”等生产管理准则。而分管技术的副总裁李苏即司职安踏的高级工程师,在核心管理层当中专门设职直接进行质量管理。
安踏正有计划地降低自产比例,鞋和服装目前是50%和9%。服装生产大部分外包。如何把控质量?安踏要求供应商符合“与安踏共成长”的原则,如面料、辅料的开发商要有同等开发能力;同时也要让供应商赚钱,采购团队考核并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游戏规则中,不让你的伙伴赚钱,他也不会回报你。为供应商增值,他们就愿意与你共同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