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开发智能纺织品
碳纳米管改性棉纤维做成织物后,可用于疾病监测和食品污染检测,但长期接触皮肤的安全性仍需调查
生意社12月12日讯 谁是你最好的保健医生?穿在身上的衣服。这并非天方夜谈或科幻小说,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智能纤维,朝着智能服装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在将于12月10日出版的《纳米快报》杂志上,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尼古拉斯·科托夫(Nicholas Kotov)和江南大学教授胥传来等人报告了制造智能纤维的新方法。其论文已经提前刊于该杂志的网络版。
实际上,电子纺织品已经成为现实。但目前的电子纺织品均不够柔韧、过于刚硬,且布满了电线和传感器,使用起来十分麻烦,同时亦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上述研究团队则在棉纤维上涂布了碳纳米管和电解质材料。碳纳米管是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水平上操纵碳原子制成的超细材料,数万根碳纳米管并排起来才有一根头发丝那么宽。
与此前的智能纤维制造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更为简单、成本也更低。研究人员将普通的棉线放入碳纳米管溶液当中反复浸渍,再使其干燥。这一过程不需要任何附加的电子设备。如此几次之后,棉纤维就具有了导电性。
在实验室测试中,研究团队将这种新的电子纤维连接到电池之上,可以点亮一个简单的发光二极管。
有趣的是,一旦吸附了碳纳米管的棉纤维干燥之后,对其加热或使用溶剂都不能将碳纳米管分离出来。这说明加入的电解质材料起到了保证涂层稳定的作用。此外,电解质材料的亲水性也可保证将来做成纺织品以后穿着的舒适性。
胥传来告诉《财经》记者,他们研发出来的材料具有更强的耐久性和柔韧性,在材质上也更加接近于普通织物。
他补充说,这种碳纳米管改性纤维将来可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及食品安全领域,例如,监测疾病和人的生命体征;作为生物传感器检测环境与食品安全污染物。
此外,这个研究团队在碳纳米管改性棉纤维中加入白蛋白抗体后,探测到了白蛋白的存在。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关键蛋白质,该功能有望用于探测伤者的出血状况。
不过,碳纳米管改性纤维对人体的影响尚无定论。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虽然大量的细胞培养数据表明这类碳纳米管涂层是无害的,但长期接触皮肤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