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尚未“伤筋动骨”
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实体经济所受到的影响也渐显现。新华社前不久派出了东、中、西三路共六支“经济形势基层调研小分队”,分赴全国13个省区市,深入一线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近距离观察国家和各地应对危机举措的实施及其效果。
在结束了20余天的调研后,新华社东、中、西三路经济形势调研小分队成员日前与编辑部展开了一次对话,畅谈了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
编辑部: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有什么影响?据你们观察,有没有出现“企业倒闭潮”和“民工回流潮”?
周亮(东部小分队):我们一行6人去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这两个地方外向度很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出口型企业比较密集的地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那里所受到的冲击是最早的。目前这两个地方的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加工行业所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普遍表现为企业出口下滑比较明显,经营困难。有少数企业到10月份以后甚至一个订单都没有,还有一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乃至倒闭的情况。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要上升到“企业倒闭潮”这么一个高度,恐怕不确切。据调查,在整个广东,今年前3季度关闭企业只占1.5%左右,其中还包括一些停产、外迁企业。以受影响较大的东莞市为例,这里虽然出口加工型外资企业较多,但今年前10个月共有714家企业倒闭,预计全年将会达到1000多家。而在去年东莞也有900多家企业倒闭。一般来说,东莞近些年每年都倒闭和新开千家左右的企业。再说温州,据一项对18775家企业的调查,其倒闭企业304家,占1.6%,而新注册的企业有8000多家。所以,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企业倒闭潮”。
张旭东(中部小分队):我们一行6人调研了中部地区的6个省。最深刻的感受是,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势头是日渐显现的,可以说是从东南沿海到内陆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农户,都在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意。虽然没有大批企业出现倒闭潮,但是有些行业,例如钢铁、炼焦等行业日子可能比较困难。另外,还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在内地的日子也比较困难。因为市场萎缩,河北一大批小规模的钢铁厂、山西的一些钢铁厂,甚至包括一些省份的大型钢铁厂炉子都“闷”住了,大幅压缩生产,集体呈现出了“闷炉现象”。现在可以说,有一批行业或者说企业正处在这样的门槛上——挺过去生产就会复苏,会迎来新的发展期,如果挺不过去很可能就会倒闭。
熊言豪(西部小分队):我们一行6人到了先后到了四川、陕西、甘肃等3个省调研。总体感觉,由于东中西地域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相对不是特别明显。不过,金融危机在一些行业和企业却已显现出来,比如陕西的苹果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0%左右,受金融危机影响后出口下降了90%以上。在甘肃省,我们采访了“两高一资”类企业,这些企业受市场影响波动很大,比如像金属铜、铅、锌价格大幅度下滑,所以很多企业都处在限产或者半停产状态,典型的是甘肃硅铁行业的23家企业都处在停产状态。但从总体看,西部受影响还是相对滞后的,只是个别行业和企业表现得比较集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