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外贸6年来首次负增长 外汇管理转向方便纺企
生意社12月15日讯 全球金融海啸已明显冲击到中国实体经济,我国外贸11月出现2002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企业普遍反映,出口订单减少加上一些产品价格骤跌,是导致外贸额下降的原因。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总值为2378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0.9%。其中出口13171.6亿美元,增长19.3%;进口10612.1亿美元,增长22.8%。但11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进口749亿美元,下降17.9%。
7年来出口首次负增长
我国上一次外贸负增长出现在2002年2月,为-5.8%。而出口负增长出现在2001年6月,为-0.6%。当时出口负增长是受IT泡沫破灭引发美国经济衰退拖累,但也仅仅是单月轻微负增长。
进出口额的大幅跳水让有关方面颇感意外。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海关总署上报数据的频率已经由以往的每10天一次调整为每天一次。不过,很多出口企业对于外贸数据缩水并不感到太意外,今年以来欧美等主要市场订单在逐渐减少,加上最近价格暴跌,这些都在11月的数据里体现出来。
广州番禺创信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谈到,现在,海外采购商不敢轻易下单而转向先销售之前的库存,不少出口企业订单都减少三成以上。此外,出口形势不好,也直接导致很多生产企业减少进口原材料,加上国际油价、重金属以及一些化工原材料等价格暴跌,进口数量减少与价格下降双重因素叠加导致目前进口额也大幅下降。
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少已出现负增长,外部需求放缓拉低了11月的出口水平。国家物流信息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只有38.8,创下该指数设立以来的新低,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巨大,比上月下降12.4个百分点。
外资撤离推波助澜
不过,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额的冲击还不至于到大幅下降的程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金融危机以及最近几个月国际原材料、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跳水因素外,也可能与资金外流有关系。
“去年中国外贸额快速增长,与热钱大规模利用外贸这个渠道进入中国有关系。在一个比较高基数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形势严峻加上热钱撤出脱水,多种因素叠加导致11月中国外贸额出现负增长。”梅新育说。
梅新育分析认为,热钱撤出中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民币暂时结束升值转向贬值,汇率变化导致热钱撤出;另一方面是很多外国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债务问题,急需从中国回调资金。
为保住外贸平稳增长,继三次上调几千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暂停加工贸易保证金实转为企业减压之后,国家在外汇管理方面的规定也开始有所松动,由以前为防止热钱进入转向方便企业进出口。
中国政府网13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在外汇管理方面,要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改进贸易收结汇与贸易活动真实性、一致性审核,便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适当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将一般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从10%提高到25%,对单笔金额较小的出口预收货款不纳入结汇额度管理。调整企业延期付款年度发生额规模,由原来不得超过企业上年度进口付汇额的10%提高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