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师荆门:李宁“轻资产”行军
福力德是由生产成品鞋的广东佛山力天鞋业有限公司(下称:力天)、厦福立鞋业有限公司(下称:福立)和生产鞋底的怡德公司,共同组成。对照三家公司承接李宁业务量大小,三家分别持股60%、15%和25%。在成立合资公司之前,这三家公司都是李宁的核心供应商。“由于怡德是成品鞋制造的上游供应商,因此在合资之前,三家的关系就颇为密切。”陈天文说道,陈天文是福力德公司的董事长助理。
罗向扬记得李宁公司在今年7月份左右提出建立新生产基地的动议,当时李宁公司的想法就是要整合部分供应商,在未来5年,新的生产基地能消耗李宁公司大约40%-50%的订单,并在基地内建设一个全新的物流基地。
近几年总成本上涨让位于珠三角的制造公司认真考虑“梯度转移”的可能性,将不再具有竞争力的部分制造业务往中部甚至西部地区转移。然而先行者的挫败经历,让许多公司顾虑重重。永达和力天等公司此前也考虑过是否去“西天取金”,毕竟位于东莞的全球最大运动产品OEM产商裕元,已经开始在江西和湖北等地扩大产能。
不过与裕元相比,力天和永达只能算是小公司,即便有意西行,也未必能够获得“礼遇”。大主顾的这一提议虽说来得有些突然,但罗向扬他们很快算了一下,整体成本至少可以降低10%-15%,同时荆门市政府承诺为工业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李宁公司表明他们会来保障工业园的订单,因此,当时很多供应商都想加入其中”,罗向扬回忆说,“我们经历了筛选过程,一方面他们(李宁公司)会考虑我们的实力,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对李宁公司的忠诚度。”
重构势必触及既得利益,因此在确定入鄂名单时,免不了相互之间的磨合,“最初的时候是说三家服装厂一起过去,后来协商的结果还是两家成衣,一家拉链公司和一家面料公司。”罗向扬说。甚至在几家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后,“每次开董事会,一关门,都要‘吵’,也很正常,都要赚钱。不过,打开门,我们是一起笑脸迎人。”
事实上,在整体西进运动中,李宁公司无疑握有最大的话语权。对于上述7家供应商而言,来自李宁的订单基本上能够贡献70%-80%的营业额,反之,对于李宁而言,每家公司都只是其生产版图上的一角,以永达为例,2007年其营业额约2亿元。
所有的供应商都表示,如果没有李宁公司在合作协议上承诺未来的订单供应,他们是不会轻易“背井离乡”的。
于是,为了生意,在李宁公司的主导下,一切得以快速推进。
园区模式
在向供应商提出“搬家”这一动议之前的一年,李宁公司的CEO张志勇和他的团队,就已经开始规划包括荆门工业园在内的2009-2013年的五年计划。“我们的上一个五年计划在2008年就结束了,因此在2007年年中,我们就开始思考未来5年的规划,并在年底报董事会批准。”
2008年,除了关注与奥运相关的一些公司议题,张志勇基本不再过问生产、市场等领域的执行问题。
在此前,李宁公司将2014年-2018年定为“李宁全面国际化”的阶段;对于李宁品牌而言,要想将原有的本土优势巩固,并转化为一种与耐克和阿迪达斯抗衡的可持续的竞争力,国际化势在必为。中国市场容量,可以为体育用品品牌商提供阶段性业绩增长的空间,但若要获得更长久的业绩增长,例如三十或五十年,强大的品牌灵魂不可或缺,而国际化则是强大的体育品牌的重要条件。
回过头来说,2014年,需要万事俱备,亦不欠东风,那么此前的5年就极为关键。张志勇为即将到来的5年设定了三大目标:消费者目标、产品目标,以及与此相配套的后台建设,即供应链目标。
张志勇设定的前两大目标离不开创意,不论是品牌建设还是产品设计,创意就像雨巷里的丁香姑娘,美好但稀缺;此时,ZARA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让许多人看到服装产业创意之外的竞争力落点——价值链的协同效应。
作为典型的轻资产运作的公司,在分析ZARA的同时,李宁公司的决策层开始考虑:如何改革原有供应链,以提高价值链中的资金使用效率?这其中ZARA的哪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最终,张志勇将“实现批发物流向零售物流的转型”视为未来5年供应链变革的重点之所在。“我们现在还是以大DC(分销中心/仓库)到小DC的物流框架。问题是只要消费者没有消费,之前的流转都是无效的,我们希望能够缩短商品流通时间。”张志勇说,“打个比方,原来我们从下订单到产品真正上市用70天时间,我是否可以将这个时间缩短到50天或者40天,那ROE(资产收益率)就很厉害了。我们的目标指向那。”
成立一个围绕李宁公司的业务流,兼具生产和物流功能的工业园,被视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如果仔细研究ZARA的模式,园区模式或者说看不见的Inditex集团的价值链协作模式,就会浮出水面。ZARA的极速供应链,得益于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供应链整合,在一个园区内部或者一个集团内部,ZARA可以完成设计、采购、生产、配送等全流程,并实现从生产到店铺的端对端的物流配送。
与Inditex不同的是,李宁公司崇尚“轻资产”,从生产到物流到零售,都使用第三方合作方。如何在一条虚拟价值链上,引导各方合作者步调一致地往同一个方向走去,这并非空间上的“搬家和整合”就能实现。“在过去的两年内,我们一直在推进价值链整合;不过这不是李宁公司内部变革就可以解决,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张志勇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