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协会为企业解困搞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信心犹存,呼吁扶持政策尽快落到实处
生意社12月26日讯 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步骤,近期,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深入企业开展了行业调研活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针对此次调研活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他强调,克服行业当前的困难,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摸清行业的情况,了解企业困难,并在行业工作中引导和推动解决这些困难。这是深入理解、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朱北娜、朱兰芬、王加毅带队的调研组分赴山东、河南、江苏三省展开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品牌、科技、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情况,并与企业家和当地政府部门座谈交流,听取当地政府和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建议,以及对协会工作的意见。
企业信心不减
据统计数字显示,截至今年11月,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纱线产量为1795万吨,增长9.04%,同比增幅下降8.02个百分点;布产量为514亿米,同比增长4.78%,增幅同比下降8.28个百分点,纱线产量最大的省份仍然是山东和江苏,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47%,但增幅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山东增幅下降了7.94个百分点,江苏纱产量也出现了1.31%的负增长。另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纱线出口48.64万吨,出现了2.29%的负增长。
在整个棉纺业陷入困境的时候,河南棉纺业却异军突起,今年1~10月,河南省纱线产量保持了34 %的高增长。据了解,河南之所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能挺过去”,一个重要原因是河南棉纺产品大多以内销为主,今年以来加大了投资力度。此外,企业采取“抱团取暖”策略也是应对困难的重要因素。河南的棉纺企业老板经常在一起坐坐,分析形势,商讨对策。在最近一次的碰头会上,大家形成了共识:现状是企业难过,措施是抱团过冬、结论是都还能过。此外,河南企业紧紧盯住棉花的走势,在棉花市场交易中始终没有大的失误,这为棉纺织企业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中国棉纺织蜡染名城”的山东省临清市,今年以来,纺织企业克服上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实行紧缩性信贷政策、煤电油运价格上涨及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改力度、强化内部管理、实施品牌战略、抢占两个市场等措施,1~10月份,全市85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实现利税同比基本持平。
山东省邹平县的纺织业依靠自己的产业链优势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纺织工业产值和利税同比均有增长,全县没有出现企业倒闭现象,也没有员工下岗。
即使面对市场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降低,多数企业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山东某企业领导表示:“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完全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国家正在出台对纺织业的扶持政策,我们目前最要紧的是强身健体,为下一轮的竞争打好基础。世界需要中国纺织业的强大,这也是中国纺织业的责任。”
政策应尽快落到实处
调研中发现,纺织企业融资难是困扰企业发展的普遍难题。尽管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多数企业并没有感觉到资金压力的缓解。企业反映不少金融机构对纺织企业的放贷持谨慎态度,甚至只收不贷,纺织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仍在持续。企业建议要把中央“快、重、准、实”的要求落到实处。
棉纺行业增值税高征低扣问题,也是调研中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棉纺企业采购棉花的进项税率为13%,最终产品的销项税率为17%,4%的差额税费由企业负担,长期存在的高征低扣问题加大了企业成本压力。在行业形势好的时候,这项本不该由棉纺企业承担的不公平成本支出靠企业自行消化。但在当前行业陷入困境的时候,4%的税差已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企业呼吁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原料进项按17%的税率抵扣。
棉花进口滑准税也是影响棉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建议国家抓住市场机遇,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并取消进口棉花滑准税,从根本上保证棉纺织行业竞争力。
同时,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完善《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等问题也是此次调研中企业反映的热点问题。